[实用新型]镀镍废水的处理、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51532.9 | 申请日: | 201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1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海创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44;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陆明耀;陈忠辉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 处理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镀镍废水的处理、回收装置,尤其是一种利用反渗透技术处理和回收镀镍废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日益发展,低碳、低能耗、低污染技术已成为未来制造业必然发展趋势,电镀业废水减排和节能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传统的电镀废水减排是通过对电镀后的废水综合处理,镀镍废水进入废水收集池然后通过反应池进行化学方法的一些反应,通过沉淀、污泥压榨使得废水泥渣中的金属离子达标后交由相关处理部门进行处理排放,此方案处理成本较高,处理效果不佳,且处理好的镍原料不能直接利用,在处理过程中还会产生二次污染,虽然此种方法排放的污水中一些金属含量达标,但依旧是会带来污染,在当今这个日益重视环保、倡导绿色生活的今天,这样的方法显然是不能长久的。
反渗透,即RO(reverse osmosis),在自然界的渗透现象,是水由浓度低的溶液透过半透膜流向浓度高的溶液,并且在膜两边形成一个高度差,称之为渗透压。反渗透就是通过人工加压将水从浓溶液中压到低浓度溶液中,故与自然界的渗透作用相反。而利用反渗透技术处理和回收镀镍废水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镀镍废水的处理、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镀镍废水处理、回收装置,包括砂滤罐,用于将镀镍废水抽取至砂滤罐中的镍水泵,所述砂滤罐出口端与炭滤罐进口端连接,所述炭滤罐的出口端与精滤器的进口端相连,所述精滤器的出口端与超滤器的进口端相连,该装置还包括一级反渗透装置、二级反渗透装置、三级反渗透装置。
进一步地,以上所述的一种镀镍废水处理、回收装置,其中所述一级反渗透装置由与超滤器连接的精滤器、第一高压泵和反渗透器组成,所述第一高压泵进口端与精滤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高压泵的出口端与反渗透器的进口端连接,所述一级反渗透装置一个出口端与浓缩水箱进口端连接,另一个出口端与中间水箱的进口端连接。
进一步地,以上所述的一种镀镍废水处理、回收装置,其中所述二级反渗透装置由第二高压泵和与其连接的反渗透器连接组成,所述二级反渗透装置一个出口端与浓缩水箱进口端连接,另一出口端与回用水箱进口端连接。
进一步地,以上所述的一种镀镍废水处理、回收装置,其中所述三级反渗透装置由第三高压泵和与其连接的反渗透器连接组成,所述三级反渗透装置一个出口端与浓缩水箱进口端连接,另一出口端与含镍收集池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使得镀镍组分的水溶液直接回用到电镀槽;处理好的废水其电导率也能符合电镀纯水要求,作为镀镍槽水洗的纯水。在镀镍废水端做到零排放,既降低电镀的生产成本,又减少电镀污水排放。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镀镍废水处理和回收的流程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镀镍废水处理和回收方法的装置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镀镍废水处理、回收装置,如图2所述,包括镍水泵、砂滤罐,所述砂滤罐出口端与炭滤罐进口端连接,所述炭滤罐的出口端与精滤器的进口端相连,所述精滤器的出口端与超滤器的进口端相连,该装置还包括一级反渗透装置、二级反渗透装置、三级反渗透装置。其中一级反渗透装置由与超滤器连接的精滤器、第一高压泵和反渗透器组成,所述第一高压泵进口端与精滤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高压泵的出口端与反渗透器的进口端连接,所述一级反渗透装置一个出口端与浓缩水箱进口端连接,另一个出口端与中间水箱的进口端连接。其中二级反渗透装置由第二高压泵和与其连接的反渗透器连接组成,所述二级反渗透装置一个出口端与浓缩水箱进口端连接,另一出口端与回用水箱进口端连接。其中三级反渗透装置由第三高压泵和与其连接的反渗透器连接组成,所述三级反渗透装置一个出口端与浓缩水箱进口端连接,另一出口端与含镍收集池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海创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海创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15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塌型焦炉烟道结构
- 下一篇:涡流固定微生物曝气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