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文字媒体记者用采访话筒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53201.9 | 申请日: | 201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9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妍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妍妮 |
主分类号: | H04R1/08 | 分类号: | H04R1/08;H04R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郑华清 |
地址: | 250022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文字 媒体 记者 采访 话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字媒体记者用采访话筒。
背景技术
现今,通常的文字媒体记者采访是不用话筒的。然而,视频记者采访都是带着摄像、录音工具,被采访者都是面对或者手持话筒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媒体受众看电视多了,会形成一种固有观念:被采访者面前一定会出现一只漂亮的话筒。于是,视频记者的话筒就成了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心理相容的“媒介物”。而当文字记者拿着本子和笔向被采访者提问展开工作时,会像站在街上招呼行人的“社会调查人员”那样,有不被理会的尴尬。其实,文字媒体记者的“行头”中,也是应该有话筒的。当然,他们的话筒不是连接摄像机或者录音设备,而是要内置录音机。虽然使用“速记法”记录采访内容是文字媒体记者的拿手好戏,但是,有些重要的采访还是做一下录音为好。一则新闻媒体有资源共享的时候,文字媒体记者的采访有时会被视频媒体记者使用;二则,普通话的普及,使得人们面对话筒接受采访时都不自觉地使用普通话。。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文字媒体记者用采访话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文字媒体记者用采访话筒,包括受话器,受话器与录音机连接,录音机固定在手持筒上,手持筒通过支架连接套与支架连接。
所述录音机上设置有名片盒,名片盒开口的一端与名片盒盖连接。
所述受话器即为“麦克”,安装在名片盒的端头,通过线路与录音机连接,受话器与录音机皆采用现在市场上通用产品。
所述名片盒装着采访者和收到的被采访者的名片,名片盒盖可以盖于其上,需要赠送或接受名片时易于打开。
所述支架连接套套在手持筒上,可以拆卸,用于连接支架与手持筒。
手持筒可供使用者把持话筒,当不需要手持时,可以将下端由支架连接套连接的支架折到合适位置展开,放到被采访者面前使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文字媒体记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受话器,2、名片盒,3、录音机,4、手持筒,5、支架,6、支架连接套,7、名片盒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文字媒体记者用采访话筒,包括受话器1,受话器1与录音机3连接,录音机3固定在手持筒4上,手持筒4通过支架连接套6与支架5连接。
所述录音机上设置有名片盒2,名片盒2开口的一端与名片盒盖7连接。
所述受话器1即为“麦克”,安装在名片盒2的端头,通过线路与录音机3连接,受话器1与录音机3皆采用现在市场上通用产品。
所述名片盒2装着采访者和收到的被采访者的名片,名片盒盖7可以盖于其上,需要赠送或接受名片时易于打开。
所述支架连接套6套在手持筒4上,可以拆卸,用于连接支架5与手持筒4。
手持筒4可供使用者把持话筒,当不需要手持时,可以将下端由支架连接套6连接的支架5折到合适位置展开,放到被采访者面前使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文字媒体记者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妍妮,未经张妍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32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手操作易带耳罩式耳机
- 下一篇:一种有源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