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流泵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53723.9 | 申请日: | 201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6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杰;胡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F5/16 | 分类号: | F04F5/16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88***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流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吸流泵,尤其涉及一种能改善一次流与二次流能量交换条件,以提高其工作效率的吸流泵。
背景技术
射流泵已为人所知并使用多年,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输送流体设备。其工作原理是依靠一定压力的工作流体通过喷嘴高速喷出带走被输送流体的泵。由于现在的射流泵采用一个圆锥形高速流喷管,工作时,喷出的一大股圆柱形高速一次流与吸流管吸入的低速二次流进行能量交换。而该圆锥形喷管内部加工要求高,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也不利于降低成本,影响了射流泵的使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吸流泵,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效率高的吸流泵,解决了射流泵圆锥形喷管内部加工要求高,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也不利于降低成本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吸流泵,包括有吸气嘴、吸入气室、输入气室、排气管、输气嘴和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气室由联通为一体的弯管和锥形管组成,所述弯管的另一端与接头相联通,所述接头另一端连接有输气嘴,所述锥形管的另一端与排气管相联通,所述吸入气室为吸气直管,且吸气直管的一端与吸气嘴连接,且吸气嘴连接在弯管的弯角处,所述吸气直管的另一端伸入到输入气室中与排气管相联通。
所述的吸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气直管的端部伸出锥形管的出口处,位于排气管中。
所述的输入气室的弯管的角度为45,所述的吸入气室是吸气直管,且吸气直管的长度必须超出锥形管的出口处,防止吸气直管中气体反流,所述的吸流泵 的气流是沿着管壁流动,由于弯管内部的压强大于吸气直管的压强,所以弯管内不会产生气流死角,射流泵不会产生堵塞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具有加工容易、结构简单、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大气沿着弯管的管壁流动,由于弯管内部的压强大于吸气直管的压强,所以弯管内不会产生气流死角,而且射流泵也不会有堵塞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吸流泵,包括有吸气嘴1、吸入气室2、输入气室3、排气管4、输气嘴6和接头5,所述的输入气室3由联通为一体的弯管和锥形管组成,弯管的另一端与接头5相联通,接头5另一端连接有输气嘴6,所述锥形管的另一端与排气管4相联通,所述吸入气室2为吸气直管,且吸气直管的一端与吸气嘴1连接,且吸气嘴1连接在弯管的弯角处,吸气直管的另一端伸入到输入气室3中与排气管4相联通;所述的吸气直管的端部伸出锥形管的出口处,位于排气管4中。
工作时,当具有一定压力的大气经过输气嘴6,进入到输入气室3形成高速射流,将大气的压力能转化为动能;吸入气室2内的被抽气体将高速射流强制携带进入排气管4。在排气管4中两股流体进行扩散混合,进行动量和能量交换,两者的压力和速度趋于一致,并且在泵出口处混合流体的压力高于大气的压力而排放到大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37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夹子
- 下一篇: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的耐腐蚀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