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测试光纤涂层剥离力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53919.8 | 申请日: | 201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6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沈小平;刘亮;康晓健;王墙;王晓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3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测试 光纤 涂层 剥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测试光纤涂层剥离力的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从光通信中脱颖而出,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支柱之一,在现代电信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图3所示的光纤1,其包括纤芯11和涂层12,一般的涂层12又包括依次包覆在纤芯11外周的一次涂覆层121和二次涂覆层122。光纤作为光传输的主要介质,光纤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光纤通信的质量。涂层12主要用于保护纤芯11,而涂层12对纤芯11的保护主要取决于其与纤芯11之间的剥离力大小。因此,对于涂层12剥离力的有效监测能有效的评估光纤质量的好坏。为保证光纤网络能够长期良好的运行,光纤生产过程中,对其涂层12与纤芯11之间剥离力的大小控制十分重要。目前测试涂层12与纤芯11之间剥离力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固定光纤一端,用两片相对的刀刃夹紧光纤另一端,同时移动两刀刃剥离涂层12,通过剥离力测试器测出剥离力。由于两刀刃相对位置不能统一确定,测得数据也不精确,重复测试所得数据偏差也较大。并且由于刀刃较锋利,若操作不慎可能会对纤芯11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试验方法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更加准确的得到光纤涂层剥离力的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测试光纤涂层剥离力的装置,它包括用于固定待测光纤一端的纤芯的固定夹具、与待测光纤另一端相固定连接的金属块、与金属块相连接用于驱动金属块运动以剥离光纤涂层的驱动机构、安装在驱动机构上测试剥离力的压力测试仪。
优化地,驱动机构包括与金属块可拆卸连接的安装台,驱动安装台垂直向上运动使得金属块与安装台同步运动的电动机。安装台底部设置有一圆形孔,金属块包括竖直部和与竖直部相固定连接的横向部,金属块的横向部担设在圆形孔内,金属块竖直部伸出圆形孔外与待测的光纤端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该圆形孔外沿两侧沿直径方向开有两个关于圆形孔圆心对称凹槽;金属块的横向部长度小于两凹槽的最大距离,大于圆形孔的直径,金属块的厚度小于凹槽的宽度。如此便能将金属块伸进凹槽中,再将金属块旋转90度,金属块便可以固定在安装平台上。
优化地,测试前金属块与光纤上端部应紧密粘结,粘结力足够大,能使涂层与纤芯分离。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在测试前先用剥离钳将待测光纤下端部涂层与纤芯剥离一小段,再用固定夹具将剥离涂层后的一小段纤芯固定,金属块与光纤另一端紧密粘结,再将金属块固定安装在驱动机构上,启动驱动机构带动金属块垂直向上运动,使得涂层与纤芯逐渐分离,此时压力测试仪能稳定地对任意时间光纤涂层的剥离力值进行测试,可以测出剥离力的最大值和平均值。本实用新型测试光纤涂层剥离力装置装配简单、测试精度较高,大大节约了维修及维护成本,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测试光纤涂层剥离力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A-A向剖视图;
附图3为光纤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光纤;11,纤芯;12,涂层;121,一次涂覆层;122,二次涂覆层;2,固定夹具;3,金属块;31,横向部;32,竖直部;4,驱动机构;41,安装台;411,圆形孔;412,凹槽;42,电动机; 5,压力测试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测试光纤涂层剥离力的装置,它包括用于固定图2所示待测光纤1一端的纤芯11的固定夹具2、与待测光纤1另一端相固定连接的金属块3、与金属块3相连接用于驱动金属块3运动以剥离光纤涂层12的驱动机构4、安装在驱动机构4上测试剥离力的压力测试仪5。
其中,驱动机构4包括与金属块3可拆卸连接的安装台41、驱动安装台41垂直向上运动使得金属块3与安装台41同步运动的电动机42。在安装台41底部开设有一圆形孔411,金属块3包括竖直部32和与竖直部32相固定连接的横向部31,其整体形状呈“T”字型,金属块3的横向部31担设在圆形孔411所在位置的安装台41内,金属块3竖直部32伸出圆形孔411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39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生物催化法制备的“去火”人参
- 下一篇:一种人工控制的海底藻场构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