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结构的鞍座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54647.3 | 申请日: | 2010-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4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赵士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福(天津)鞍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00 | 分类号: | B62J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闫俊芬 |
地址: | 301713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或电动车的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自行车或电动车上的鞍座。
背景技术
现有的鞍座一般包括直接与人体接触的座面以及位于座面底部的支撑架,支撑架与自行车架之间可以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
随着使用者对自行车或电动车骑行的舒适性要求的日益提高,对鞍座的座面以及座面与支架的连接形式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的座面一般为梨形,即由相对较窄的头部和相对较宽的尾部组成,大多数鞍座仅仅靠支撑架和座面本身的弹性来实现缓冲,其缓冲效果有限,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另外随着适用场合以及条件的不同,有时候需要更换或调整鞍座的弹性,但鞍座的座面为一体结构,从支架上拆卸也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拆卸调整缓冲效果的用于自行车或电动车的鞍座。
一种双层结构的鞍座,包括座面,所述的座面由相互扣合的顶壳和底壳构成。
其中骑行者直接与顶壳的上表面接触,而支架与底壳的底面相互连接,顶壳和底壳相配合的边缘部位通过螺栓或插销相互固定。
所述的顶壳中心区域带有朝向底壳的凸起区域,所述的底壳带有与顶壳的凸起区域形状相配合的凹陷区域。
本实用新型双层结构的鞍座的座面由相互扣合的顶壳和底壳构成,当需要改变鞍座的弹性或缓冲性能时,可以方便的将顶壳拆卸,更换具有不同缓冲性能的顶壳,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层结构的鞍座中顶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层结构的鞍座中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层结构的鞍座中顶壳与底壳扣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顶壳与底壳扣合后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结构的鞍座,包括座面以及位于座面底部的支撑架(图中省略支撑架),座面由相互扣合的顶壳1和底壳4构成。
其中骑行者直接与顶壳1的上表面接触,而支架与底壳4的底面相互连接,顶壳1和底壳4相配合的边缘部位上,底壳4具有插销孔6,而顶壳1具有定位销3,
顶壳1和底壳4相互扣合时,定位销3插入对应的插销孔6中,安装、拆卸方便。
为了进一步保证顶壳1和底壳4相互扣合的稳固性,顶壳1中心区域带有朝向底壳4的凸起区域2,底壳4带有与凸起区域2形状相配合的凹陷区域5。顶壳1和底壳4相互扣合时,凸起区域2恰好置入凹陷区域5中。
本实用新型双层结构的鞍座当需要改变弹性或缓冲性能时,可以方便的将顶壳拆卸,更换具有不同缓冲性能的顶壳,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福(天津)鞍座有限公司,未经全福(天津)鞍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46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箱凳式折叠自行车
- 下一篇:一种前叉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