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自助式外科手术用牵开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55347.7 | 申请日: | 2010-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5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钱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建民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瞿网兰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自助式 外科手术 用牵开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手术中使用的可代替人工将切口牵开,使术野得到充分暴露的牵开器,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多种手术使用的新型自助式外科手术用牵开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腹部直切口的手术中,如普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为了获得理想的术野,需要将打开的腹部保持良好的牵开状态;同样在进行胸腔、背部脊柱等手术中也需要将切口牵开,现有的方法一是依靠手术助手从两边用拉钩将切口拉开,效果差且费人力。为此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腹部手术牵开器以代替人工牵引,将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如中国专利2006100980378、2008101951371等专利均是针对腹部手术设计的牵开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此类牵开器需要在同一个安装架上支撑多个连接拉钩的牵拉杆,拉杆又要调整伸缩量以便牵开钩板,所以手术中使用时拉杆都会伸出手术床外,占领了有限的手术床边的空间,严重影响了医生的站位。伸出手术床的拉杆也容易造成污染。所以现有各种牵开器使用时位置都是恒定的,以免伸出床外的拉杆影响医生站位,其适用性受到限制,如上腹部牵开器只能安装在床头,用于上腹部肋缘下的横行切口,很难适应多数直切口和下腹部手术使用,而下腹部牵开器又很难适应上腹部手术使用,更无法适应其它部位的手术牵开。因此临床需要一种牵拉钩板时拉杆不伸出床外、可根据需要在手术床边任意移动位置,在不影响医生站位的前提下牵开各种手术切口、使用方便有效的牵开器。现有的各类牵开器均无法胜任上述要求。而已有的这些牵开器还有一个共性的问题是体积大,需现场组装的部件数量多,使用步骤烦琐,制造成本高等,这些问题都应该解决。与此同时,现有的升降杆固定装置也存在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尤其是操作不便,医护人员在锁紧时必须同时调整好高度,而且必须由助手协助操作,否则就无法将升降杆定位在床边上,高度也难以满足要求,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无法方便地根据需要调整,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因锁槽与床边宽度不一致导致受力晃动现象的发生。为此申请人设计了一种名称为“自助式外科手术用牵开器”,申请号为2010102889303的发明专利,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申请人发现上述专利存在立柱锁紧机构的活动燕尾块需要用手将其上移,不能与操作杆同步上下移动,收带机构较为复杂,同时收带机构的插杆由于闭气原因插入阻力较大等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牵开存在的操作不便,结构复杂的问题,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可适用于任何部位牵引,体积小、立柱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可靠的、不会影响手术医生站位操作的新型自助式外科手术用牵开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自助式外科手术牵开器,其特征是它包括:
一主杆1,该主杆1的下端设有一个与手术床边相配的半个燕尾槽2,它的上端设有外螺纹3和插孔4,所述外螺纹3的上端呈锥形结构5且沿轴向设有开口6;
一锁紧套7,该锁紧套7套装在前述的主杆1上,锁紧套7的下端设有另半个能上下移动的燕尾槽8,所述的另半个能上下移动的燕尾槽8与前述的半个燕尾槽2组成一个完整的用于与手术床边相连的燕尾槽;该锁紧套7内壁上设有轴向导向槽9,该轴导向槽9与前述主杆1下端上的防转凸起10相配从而使锁紧套7只能沿主杆1上下移动;
一锁紧操作杆11,该锁紧操作杆11的上端设有与主杆1上端的外螺纹3相配的内螺纹12,该锁紧操作杆11的下端设有一个环槽13,该环槽13与前述的锁紧套7上端的环形凸起14相配合,从而使锁紧操作杆11与锁紧套7相连并能带动锁紧套7随锁紧操作杆11在主杆1上作上下移动;
一收带装置锁紧套15,该收带装置锁紧套15的上端设有与主杆1上端的外螺纹3相配的内螺孔16,该收带装置锁紧套15的下端罩装在前述的锁紧操作杆11的上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建民,未经钱建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53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