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联合指纹识别与人脸近红外识别的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55581.X | 申请日: | 2010-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7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徐勇;朱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勇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F2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胡坚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 指纹识别 人脸近 红外 识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人体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特别是一种联合指纹识别与人脸近红外识别的系统。
背景技术
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识别技术,目前突出的应用就是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指纹识别技术与人脸识别技术在实际中各有应用,两种识别技术也各有优势,指纹识别结构简单,识别的正确率高,应用范围广泛,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无侵犯性的特点(甚至可在用户无察觉的情况下进行),而且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生物特征识别便于事后人工查看与查验(管理员通过查看人脸图像的记录可查验系统是否发生误识以及系统是否被非法用户欺骗等,而人工查看指纹系统很难作到此点)。但是,无论是哪种识别方式,都很难有效抵抗非法用户的欺骗和攻击,如指纹识别的话,可以利用“手模”制造假指纹来欺骗识别装置,人脸可见光识别的话,也可以利用“脸模”来欺骗识别装置,甚至最难模拟的“虹膜识别”技术都有办法避过,如何提高识别系统的可靠度,是人们研究的方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可靠度较低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人体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其采用指纹识别和人脸近红外识别技术相结合的识别技术进行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度。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使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更加简单易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联合指纹识别与人脸近红外识别的系统,系统包括中央处理模块、指纹识别装置、人脸近红外识别装置和存储模块,指纹识别装置和人脸近红外识别装置分别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存储模块连接在中央处理模块上。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
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和人脸近红外识别装置分别安装在支撑架上。
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和人脸近红外识别装置分别安装在支撑架上的操作平面内。
所述的人脸近红外识别装置安装在指纹识别装置上方。
所述的人脸近红外识别装置侧面固定安装有近红外LED。
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和人脸近红外识别装置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45°。
所述的系统中还包括有输入装置,输入装置连接在中央处理模块上。
所述的系统中还包括有显示屏,中央处理模块驱动显示屏显示。
所述的显示屏采用触摸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指纹识别和人脸近红外识别技术相结合的识别技术,同时利用了指纹识别技术与人脸近红外识别技术的优点进行身份验证,系统具有更高可靠度,而且能有效抵抗非法用户的欺骗和攻击。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系统方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系统注册模块流程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系统验证模块流程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像素点的特征值计算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勇,未经徐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55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场辅助氨法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 下一篇:一种造纸车间的排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