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端面磨簧机的砂轮升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56353.4 | 申请日: | 201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0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嵊州市金狮弹簧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47/20 | 分类号: | B24B47/2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面 磨簧机 砂轮 升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削、抛光设备,具体指双端面磨簧机的砂轮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压簧是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弹簧,为了放置平稳,通常需要把弹簧的上下两个端面磨削平整,为了保持整批弹簧的弹力相同,磨削后的压簧要求高度一致。在以前的磨簧机中,通常是用手工调节砂轮高度来完成的,必须在磨削过程中频繁停机,反复测量高度,还由于调节不精确而导致同规格弹簧的高度波动范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双端面磨簧机的砂轮升降装置,对压簧的上下端面同时进行磨削,一次性设定砂轮升降高度和升降速度,使用编码器配合控制箱控制磨削量,能把整批压簧的高度波动范围控制在0.2MM范围内,操作方便快捷,自动化程度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双端面磨簧机的砂轮升降装置,包括控制箱、编码器、上砂轮升降机构和下砂轮升降机构;控制箱和编码器以及磨簧机上的所有电机电路连接,并控制电机的开、关、转速和转向;上砂轮升降机构和下砂轮升降机构都包括丝杆电机、减速箱、丝杆、丝母套筒、砂轮电机、砂轮;丝杆的顶端固定在减速箱输出轴上,砂轮电机的壳体固定在丝母套筒上,当丝杆转动时,与其适配的丝母套筒能带动砂轮电机上下移动;砂轮固定在砂轮电机转子的输出轴上。
设置在减速箱上的编码器配合控制箱能精确地测定和控制上丝杆的转速、转向和转动时间,从而确保砂轮的进给速度和进给距离能满足我们设定的磨削工艺要求。
上砂轮升降机构的砂轮电机转子是空心的,即使上丝杆轴端伸进电机转子内部也不会产生接触,各自旋转互不干涉。这样设置,藉以使上丝杆和电机转子能以不同的速度各自旋转,使砂轮能在快速自转的同时能以均匀的慢速向下移动,实现了对产品压簧上端面的磨削进给运动。
下砂轮升降机构和上砂轮升降机构在结构上基本相同,下砂轮和上砂轮同速、同向旋转,配合磨簧机转盘的反向自转对产品压簧的上下两个端面同时进行磨削。
附图说明
图1为双端面磨簧机的砂轮升降装置立体图;
图2为上砂轮升降机构外形主视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双端面磨簧机的主视图;
图5是沿图4中B-B线的剖视图(为保持图形简洁并突出本专利零部件,对工作台、转盘等相邻部件仅以外轮廓线示意)。
附图标记说明:
1丝杆电机、2减速箱、3编码器、4上砂轮升降机构、41上丝杆、42丝母套筒、43上砂轮电机、431电机定子、432电机转子、44上砂轮、5下砂轮升降机构、51下丝杆、53下砂轮电机、54下砂轮、6工作台、7磨簧机转盘、8压簧、9磨簧机床身、10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5所示,丝杆电机1、减速箱2、编码器3、控制箱10安装在磨簧机床身9上,上砂轮升降机构4的上丝杆41固定在减速箱2的输出轴上,与之适配的丝母套筒42固定在上砂轮电机43上,砂轮电机43的电机转子432轴端固定了上砂轮44。当上丝杆41在丝杆电机1的驱动下旋转时,悬挂在丝母套筒42上的上砂轮电机43会随之升降,电机转子432是空心的,即使上丝杆41轴端伸进电机转子432也不会产生接触,各自旋转互不干涉。这样设置,就使上丝杆41和电机转子432能以不同的速度各自旋转,使上砂轮44能在快速自转的同时能以均匀的慢速向下移动,实现了对产品压簧8上端面的磨削进给运动。设置在减速箱2上的编码器3配合控制箱能精确地测定和控制上丝杆41的转速和转动时间,从而确保上砂轮44的进给速度和进给距离能满足我们在控制箱上设定的工艺要求。
上砂轮升降机构5的升降范围较大,必须超过该磨簧机所能加工最高压簧和最低压簧之间的高度差,并且下降距离的控制必须十分精确,使上砂轮44和下砂轮54之间的最终距离和成品压簧的高度严格保持一致。
下砂轮升降机构5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上砂轮升降机构4基本相同,最大的区别仅在于不设编码器3,并且下丝杆51长度较短,因为下砂轮升降机构5的升降范围很小,能维持下砂轮54的上端面能和工作台6上表面相齐平即可,只有在下砂轮54产生磨损时,才需要作微小调整。下砂轮升降机构5的下砂轮54和上砂轮44同速、同向旋转,配合磨簧机转盘7的反向自转对产品压簧8的下端面进行磨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嵊州市金狮弹簧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嵊州市金狮弹簧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63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