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铁轨道车辆的顶罩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57277.9 | 申请日: | 2010-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1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林永乐;王宝金;丁叁叁;马云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12 | 分类号: | B61D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陈磊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轨道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地铁轨道车辆车顶安装的顶罩,属于机械制造与交通运输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较快发展,现有地铁车辆的司机室通常采用的是玻璃钢头罩结构,虽然较为外形较为美观,但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定位点过多、施工难度很大。
还有采用的是整体顶罩结构,此类整体式结构易于安装与定位,但当车辆出现故障或是例行检修时,需要将整体顶罩拆卸下来,因此较为费时费力、操作人员的劳动负荷较大。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述地铁轨道车辆的顶罩,其设计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采用一种独立结构,以实现兼顾外型美观与安装、拆卸方便的设计要求。
设计目的还在于,顶罩与车顶结构之间平滑过渡,以利于减小车辆运行时的空气阻力。
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所述地铁轨道车辆的顶罩主要包括有:
通过螺栓安装于车顶的罩体,罩体具有与车顶相同的流线型外部轮廓,安装后的罩体与车顶平滑过渡。
如上述基本方案特征,顶罩与车顶安装连接后,能够保持车顶整体的流线型外观,同时也可保证较低的风阻。
顶罩与车顶的连接结构,易于安装和拆卸,有利于车辆进行检修。
为提高降低风阻的设计性能,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是所述罩体的垂向高度为65至256毫米之间。
为减小外置式连接结构形成的风阻与外观影响,在罩体上设置有数个用于与车顶进行螺栓连接的、垂向的定位槽。
为提高罩体自身的轻量化设计与机械强度,所述的罩体整体具有薄壁结构,其内侧设置有数个加强筋板。
为是细化的改进措施是,在罩体内侧,数个加强筋板沿横向和纵向交错排列而形成网格状结构,
为提高整体抗变形能力与连接紧固性能,、交错排列的2个加强筋板之间的插接处是倒圆角结构。
同时还可将每2个所述加强筋板之间的间距,设定为500至600毫米。
为避免安装时用力过大而破坏罩体结构,在定位槽底部的螺栓紧固处,设置有预埋钢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地铁轨道车辆的顶罩具有的优点是:
1、采用独立结构的顶罩,易于安装与定位,拆卸方便而有利于设备检修。
2、顶罩与车顶的美观协调统一,具有较高的美感。
3、顶罩与车顶结构之间平滑过渡,有于减小车辆运行时的空气阻力。
附图说明
现结合以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所述地铁轨道车辆的顶罩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剖向图;
图4是图3中的I部放大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罩体1,定位槽2,加强筋板3,预埋钢板4,车顶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地铁轨道车辆的顶罩主要包括有:
通过螺栓安装于车顶5的罩体1,罩体1的垂向高度为65至256毫米之间。
罩体1具有与车顶5相同的流线型外部轮廓,安装后的罩体1与车顶5平滑过渡,罩体1采用玻璃钢材料制作而成。
在罩体1上设置有数个用于与车顶5进行螺栓连接的、垂向的定位槽2,在定位槽2底部的螺栓紧固处,设置有预埋钢板4。
所述的罩体1整体具有薄壁结构,其内侧设置有数个加强筋板3,加强筋板3沿横向和纵向交错排列而形成网格状结构,交错排列的2个加强筋板3之间的插接处是倒圆角结构,每2个所述加强筋板3之间的间距为500至600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72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