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条纹双面绒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57542.3 | 申请日: | 201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2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仲柏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仲柏俭 |
主分类号: | D03D27/10 | 分类号: | D03D2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赵枫 |
地址: | 2152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条纹 双面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物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通过织物结构排列起到双面均可起绒的带条纹双面绒面料。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不断地在服装、装饰品以及衣物上的材质用品的编制方法上都在寻求突飞猛进的方法,达到个性化的预期效果,不过,一般通常的织物大都是由棉、丝、布、尼龙、不织布等纤维材料所制成,之后在织物上印上染料或花纹等,制成的产品往往呈现单一性,正面和反面分的很清楚,而且有的物件双面起作用可增强其使用价值减低消费成本,但却在实际生产中无法达到双面均可用的效果。不同分子材料在织物交织中的组合,在后整理加工中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也是我们未来要借鉴的方法;通常在一块面料上产生二种或多种色彩,一种方法是印花,另外一种方法就是采用含有低温60℃易于上色的阳离子的纱线原料,这已经是目前最流行的加工生产方法。但织物表面印花应用在绒类织物很难保证不掉色,因为毛羽会在使用中脱落,所以掉色也不可避免,用含阳离子的纱线原料又因是低温上色,一旦高于60℃,则颜料会自行脱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保证织物双面起绒,可增强使用效率达到双面着色的带条纹双面绒面料。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条纹双面绒面料,其特征是:包含一竖向排列的经纱与一横向排列的纬纱,经纱与纬纱交错排布,形成双面系统,在一条纬纱上,间隔经纱的区域内形成起绒区。
为了能得到双面的起绒区,所述双面系统由四条经纱和八条纬纱采用交错串接而成,其中:八条纬纱平行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纬纱一、纬纱二、纬纱三、纬纱四、纬纱五、纬纱六、纬纱七、纬纱八,四条经纱依次穿过八条纬纱:经纱一穿过纬纱,其中纬纱二、纬纱三、纬纱五、纬纱七凸显在经纱一上部;经纱二穿过纬纱,其中纬纱一、纬纱四、纬纱五、纬纱七凸显在经纱二的上部;经纱三穿过纬纱,其中纬纱一、纬纱三、纬纱五、纬纱八凸显在经纱三的上部,经纱四穿过纬纱,其中纬纱一、纬纱三、纬纱六、纬纱七凸显在经纱四的上部。
采用上述结构后,其优点是:使双面系统连接在整个织物结构中,纬纱平均分布在织物的正反面,显现出纬纱上的起绒区,达到起绒后双面绒的效果,采用不同纱线与染料在高温高于120℃情况下,进行结合反应,因120℃基本上可以满足正常使用的环境条件,则解决了脱色的问题,对染料的接受程度的不同,所自然产生的色差,同样获得了双色效果,同时也解决了固色难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纬纱切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经纱切面示意图。
图中:1、经纱1-1、经纱一1-2、经纱二1-3、经纱三1-4、经纱四2、纬纱2-1、纬纱一2-2、纬纱2-3、纬纱三2-4、纬纱四2-5、纬纱五2-6、纬纱六2-7、纬纱七2-8、纬纱八3、起绒区4、双面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一种可双面起绒的织物结构,其特征是:包含一竖向排列的经纱1与一横向排列的纬纱2,经纱1与纬纱2交错排布,形成双面系统4,在一条纬纱2上,间隔经纱1的区域内形成起绒区3,使织物在制成产品的质感更接近于毛皮的质感。所述双面系统4由四条经纱1和八条纬纱2采用交错串接而成,其中:八条纬纱2平行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纬纱一2-1、纬纱二2-2、纬纱三2-3、纬纱四2-4、纬纱五2-5、纬纱六2-6、纬纱七2-7、纬纱八2-8,四条经纱1依次穿过八条纬纱1:经纱一1-1穿过纬纱,其中纬纱二2-2、纬纱三2-3、纬纱五2-5、纬纱七2-7凸显在经纱一1-1上部;经纱二1-2穿过纬纱,其中纬纱一2-1、纬纱四2-4、纬纱五2-5、纬纱七2-7凸显在经纱二1-2的上部;经纱三1-3穿过纬纱,其中纬纱一2-1、纬纱三2-3、纬纱五2-5、纬纱八2-8凸显在经纱三1-3的上部,经纱四1-4穿过纬纱,其中纬纱一2-1、纬纱三2-3、纬纱六2-6、纬纱七2-7凸显在经纱四1-4的上部。
图2所示纬纱的截面效果,经纱一1-1的正面与反面阵列排布的八条纬纱2方式相同,经纱二1-2、纱三1-3、经纱四1-4均是正反面相同,使起绒区3的绒密度相同。
图2所示纬纱2的截面效果,两个纬纱2之间的浮长都是三根经纱1的宽度组合,使整理后起绒更为容易,从第一到第八根纬纱2的起绒正反面设计相同,错位排列,可使纬纱2平均分布在织物的正反面,显现出纬纱2上的起绒区3,达到起绒后双面绒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仲柏俭,未经仲柏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75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