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易测量油气比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57650.0 | 申请日: | 201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5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国;战鹏;赵宗坚;胡兴海;彭辉;张振生;朱博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F5/00 | 分类号: | G01F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任玉龙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测量 油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测量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简易测量油气比的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轴承腔由于有封严气体的进入,所有滑油系统回油路滑油中会有大量空气进入,目前使用油气分离器进行分离,但是油气分离器的效果在目前试验装置中无法准确测量和清晰观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测量和观测油气分离效果,特提供了一种简易测量油气比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测量油气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简易测量油气比的装置包括混合流体进口1,混合流体出口2,常闭电磁阀一3,常开电磁阀一4,常闭电磁阀二5,管道6,常开电磁阀二7,常闭电磁阀三8;
其中:混合流体进口1和混合流体出口2之间的管路上装有常闭电磁阀一3;
混合流体进口1与管道6之间装有常开电磁阀一4,管道6的左端装有常闭电磁阀二5;
混合流体出口2与管道6之间装有常开电磁阀二7,管道6的右端装有常闭电磁阀三8。
所述的管道6为透明玻璃管。
所述的管道6为U型。
所述的管道6上带有刻度。
工作时,直接可通过玻璃管观察,在混合流体稳定运行,掺混均匀后,将所有电磁阀同时供电,此时流体将直接从直管路流通,保证试验设备安全,而由于常开电磁阀一4和常开电磁阀二7此时出于关闭状态,常闭电磁阀二5和常闭电磁阀三8处于开启状态,所以被测流体此时封闭于U型玻璃管内,空气从常闭电磁阀二5和常闭电磁阀三8排入空气,由于玻璃管上事先已经标注刻度,所以我们可以直接从剩余的实际液体得出液体与气体比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简易测量油气比的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和使用方便,可广泛应用于包括各种大中型发动机、燃气轮机、试验设备油气分离器效果试验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 简易测量油气比的装置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简易测量油气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简易测量油气比的装置包括混合流体进口1,混合流体出口2,常闭电磁阀一3,常开电磁阀一4,常闭电磁阀二5,管道6,常开电磁阀二7,常闭电磁阀三8;
其中:混合流体进口1和混合流体出口2之间的管路上装有常闭电磁阀一3;
混合流体进口1与管道6之间装有常开电磁阀一4,管道6的左端装有常闭电磁阀二5;
混合流体出口2与管道6之间装有常开电磁阀二7,管道6的右端装有常闭电磁阀三8。
所述的管道6为透明玻璃管。
所述的管道6为U型。
所述的管道6上带有刻度。
工作时,直接可通过玻璃管观察,在混合流体稳定运行,掺混均匀后,将所有电磁阀同时供电,此时流体将直接从直管路流通,保证试验设备安全,而由于常开电磁阀一4和常开电磁阀二7此时出于关闭状态,常闭电磁阀二5和常闭电磁阀三8处于开启状态,所以被测流体此时封闭于U型玻璃管内,空气从常闭电磁阀二5和常闭电磁阀三8排入空气,由于玻璃管上事先已经标注刻度,所以我们可以直接从剩余的实际液体得出液体与气体比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简易测量油气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简易测量油气比的装置包括混合流体进口1,混合流体出口2,常闭电磁阀一3,常开电磁阀一4,常闭电磁阀二5,管道6,常开电磁阀二7,常闭电磁阀三8;
其中:混合流体进口1和混合流体出口2之间的管路上装有常闭电磁阀一3;
混合流体进口1与管道6之间装有常开电磁阀一4,管道6的左端装有常闭电磁阀二5;
混合流体出口2与管道6之间装有常开电磁阀二7,管道6的右端装有常闭电磁阀三8。
所述的管道6为U型。
所述的管道6上带有刻度。
工作时,直接可通过玻璃管观察,在混合流体稳定运行,掺混均匀后,将所有电磁阀同时供电,此时流体将直接从直管路流通,保证试验设备安全,而由于常开电磁阀一4和常开电磁阀二7此时出于关闭状态,常闭电磁阀二5和常闭电磁阀三8处于开启状态,所以被测流体此时封闭于U型玻璃管内,空气从常闭电磁阀二5和常闭电磁阀三8排入空气,由于玻璃管上事先已经标注刻度,所以我们可以直接从剩余的实际液体得出液体与气体比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76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