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氨法脱硫双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58543.X | 申请日: | 201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9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李仁刚;周启宏;陈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龙源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王荷英 |
地址: | 21001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氨法脱硫双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氨法脱硫工艺多采用单吸收塔结构,氨法脱硫的脱硫反应过程、氧化过程、硫铵结晶过程均在一个吸收塔内进行。由于各反应过程对pH要求不同,如脱硫反应及氧化过程要求的pH值在5~6之间,而硫铵结晶过程要求的pH值较低,在3~4之间。单塔装置不能适应对多种pH值的需要,例如塔内pH值符合脱硫效率及亚硫铵充分氧化需要时,则硫铵很难结晶,影响氨法脱硫副产品硫铵的品质和产量,降低了氨法脱硫工艺的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氨法脱硫双塔装置,它将脱硫及氧化过程与硫铵结晶过程分离,保证各自反应所需要的pH值环境。
氨法脱硫双塔装置包含吸收塔和预洗涤塔,两塔均设有各自的烟气进口、烟气出口、除雾器、喷淋层和浆液循环管路及循环泵,吸收塔下部设有氧化空气和加氨管,其特征是预洗涤塔的烟气出口与吸收塔的烟气进口相连,吸收塔的塔底硫铵溶液排出管与预洗涤塔的除雾器洗涤口相连,预洗涤塔设有加氨口,预洗涤塔的浆液循环管路连有外排管路。
所述预洗涤塔设有pH计。
所述预洗涤塔设有液位计。
所述预洗涤塔设有除雾压差测量计。
锅炉排出烟气首先通入本装置的预洗涤塔,吸收塔中的硫铵溶液(稀浆液)通过泵输送,用于冲洗预洗涤塔除雾器,为预洗涤塔补充浆液,预洗涤塔内的浆液通过循环泵输送,不断循环,从喷淋层向下喷淋,脱除烟气中的部分SO2,并降低了进口烟气的温度,为吸收塔中进行的脱硫反应和氧化反应创造了良好的温度环境,同时也保护了喷淋层与除雾器不被高温烟气损坏。硫酸铵浆液在预洗涤塔内不断循环过程中增浓,并通过对pH监测,加氨调节pH至3~4左右,硫铵能够顺利结晶,待浆液达一定浓度后从外排管路排出,进行后续的硫铵浓缩干燥过程。本双塔装置既保证烟气脱硫效率又不影响硫铵晶体的顺利析出,提高了氨法脱硫的环保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氨法脱硫双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预洗涤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预洗涤塔除雾器、2—预洗涤塔喷淋层、3—预洗涤塔、4—预洗涤塔烟气入口、5—预洗涤塔加氨管道、6—预洗涤塔循环泵、7—预洗涤塔浆液外排管道、8—吸收塔稀浆液排出管、9—烟气管路,9-1—预洗涤塔烟气出口、9-2—吸收塔烟气进口、10—吸收塔加氨管、11—吸收塔氧化空气管、12—吸收塔直排大气烟囱、13—吸收塔除雾器、14—吸收塔喷淋层、15—吸收塔、16—吸收塔循环泵、17—液位计、18—pH计、19—除雾压差测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预洗涤塔3烟气出口9-1与吸收塔15的烟气进口9-2通过烟气管路9相连,吸收塔15的烟气出口直通直排大气烟囱12。吸收塔15设有除雾器13、喷淋层14和浆液循环管路及循环泵16,吸收塔下部设有氧化空气管11和加氨管10。预洗涤塔3设有除雾器1、喷淋层2、浆液循环管路和循环泵16,循环管路连有外排管路7。吸收塔15的塔底硫铵稀浆液排出管8预洗涤与预洗涤塔3的除雾器1洗涤口相连。
锅炉排出烟气首先从预洗涤塔3的烟气入口4通入,吸收塔15中的硫铵溶液(稀浆液)通过泵及排出管8输送,用于冲洗预洗涤塔3的除雾器2,预洗涤塔3内的浆液通过循环泵输送6,不断循环,从喷淋层2向下喷淋,脱除烟气中的部分SO2,并降低了进口烟气的温度。从硫酸铵浆液在预洗涤塔内不断循环过程中增浓,并通过对pH值的监控,使硫铵能够顺利结晶,待浆液达一定浓度后从外排管路排出,进行后续的硫铵浓缩干燥过程。预洗涤塔3的烟气出口9-1排出的烟气进入吸收塔15中,其中的SO2继续与氨进行脱硫反应和氧化反应,最后净化烟气从塔顶进入直排大气烟囱12排放。
如图2,预洗涤塔3通过液位计17控制预洗涤塔的运行液位;通过除雾器压差测量计19控制除雾器1的冲洗时间;通过pH计18测量预洗涤塔3内的pH值,调整加氨管道5的加氨量,使洗涤塔3内的pH值调整至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龙源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龙源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85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