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电一体式宽频开度时时可控的气液阀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61858.X | 申请日: | 201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1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建;宋欣;张晓颖;宋晓琨;张磊;杨伟清;付晓光;张朝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52 | 分类号: | F16K11/052;F16K31/04;F16K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电 体式 宽频 时时 可控 气液阀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电一体的、控制气体或液体流量或通断的阀类产品,可用于各类工业控制、医疗、科学实验和检测仪器等领域,尤其是一种机电一体式宽频开度时时可控的气液阀。
(二)背景技术:
阀是一种通用机械,主要是为了控制管路的通断,在一定的要求下开闭管路,广泛用于化工和工业控制领域。目前市面上大多机械式阀主要是实现低频的开闭。其存在的问题是:1.对特殊要求场合不能实现高频开闭;2.不能保证精确的气压变化曲线。国外采用气囊或气缸往复运动方式来实现本测试的,但此类方法无法实现气压变化曲线控制,且产生系统过压较大,结构复杂,对气囊等材料寿命性能要求较高,造价较高。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电一体式宽频开度时时可控的气液阀,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故障率低的特点,同时通过简单编程可以随意控制其转动频率和转动特性,阀体可以方便地组合,而实现多路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机电一体式宽频开度时时可控的气液阀,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及旋转碟片,所说的旋转碟片传动轴上,并置于壳体内的旋转空间内;所说的旋转空间内有圆弧面I、圆弧面II、圆弧面III及圆弧面IV,四个圆弧面为同一圆柱上的两段对称的四等分圆弧面;所说的四个圆弧面所在圆柱的半径与旋转碟片的旋转半径相同;所说的壳体上与传动轴垂直的两侧分别为进口和出口。
上述所说的旋转碟片包括旋转碟片I和旋转碟片II;所说的旋转碟片I和旋转碟片II分别安装在壳体内的两个相互独立的旋转空间中,并相互垂直;所说的旋转碟片I和旋转碟片II均安装在传动轴上,相互之间依传动轴连接;所说的壳体上的一侧为两个进口即进口I和进口II,分别对应两个相互独立的旋转空间,另一侧为一个出口;所说的两个相互独立的旋转空间内均有圆弧面I、圆弧面II、圆弧面III及圆弧面IV,四个圆弧面为同一圆柱上的两段对称的四等分圆弧面,所说的四个圆弧面所在圆柱的半径与旋转碟片I和旋转碟片II的旋转半径相同。
上述所说的旋转碟片I和旋转碟片II焊合在同一传动轴上。
上述所说的旋转碟片由电机驱动,电机与传动轴连接;所说的电机采用伺服电机加减速机,伺服电机的转速和转度特性由控制系统按工况时时控制。
上述所说的进口I和进口II分别连接气源正压口和负压口。
上述所说的出口连接样品。
上述所说的进口、旋转空间和出口形成通道。
上述所说的进口I、旋转碟片I所在的旋转空间和出口形成通道I;进口II、旋转碟片II所在的旋转空间和出口形成一个通道II。
上述所说的旋转碟片I和旋转碟片II转动时,通道I和通道II交替的开闭,实现气路的高频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出口连接样品,进口I、进口II连接气源正压口和负压口;当旋转碟片I为打开状态时,旋转碟片II为关闭状态,正压气流通过I;随着碟片的旋转,碟片旋过圆弧面III、圆弧面II时,通道I关闭,同时旋转碟片II旋过圆弧面I、圆弧面IV,通道II打开,负压气流通过;如此循环转动,使得出口的气压按照正弦规律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性在于:1、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成本低廉;2、控制简单,可由控制系统时时控制,可以满足各种交变频率和各种压力变化曲线的要求;3、旋转碟片采用相互垂直安装结构,保证了开闭的快速切换;4、旋转空间的圆弧为对称四等分圆弧,可保证开闭时间的相通;5、两个通道为相互独立的通道避免了气流的相互干扰。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涉一种机电一体式宽频开度时时可控的气液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旋转碟片I的左视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旋转碟片II的左视示意图。
其中,1为壳体,2为旋转碟片I,3为旋转碟片II,4为传动轴,A为出口,B为进口I,C为进口II,M为圆弧面I,N为圆弧面II,O为圆弧面III,P为圆弧面IV。
(五)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18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