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井液面测试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2102.7 | 申请日: | 201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5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华;杨显志;杨文军;宋志军;杨志祥;李广富;张福兴;袁天瑜;穆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4 | 分类号: | E21B4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井 液面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井液面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发中,油井液面数据是一项重要的油井管理基础资料,它直接反应着油井的供液能力。油井动液面测试的常规方法为回声法,利用该方法申报的专利较多,其原理是在井口利用药弹爆炸发声或高压气瓶作为声源,产生的振动波沿油管、套管内的环行空间向下传播,遇到液面产生反射波,利用井口微音器接收反射波并计算液面的深度。该方法工艺简单、实施方便,但是在气油比较高或稠油生产井中,由于油管套管环空处存在的“泡沫段”或“死油块”影响,使得获得的测试结果误差很大(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有些稠油井甚至无法进行测试,影响了对油田生产井的正确评价。
还有一些测试油井液面的方法如浮筒法、压力计探测法和示功图法等。其中浮筒法中利用浮筒探测液面工艺受到浮筒重量和浮筒体积的限制,一般只能在油套环形空间没有压力的环空井和敞开井口的作业井使用,该方法容易理解,数据直观,施工周期短,但不能带压测试,也就无法满足生产过程中的测试,而且该方法在测试过程中仍受井身结构及“死油块”限制。压力计探测油井井下液面方法与测压方法基本相同,由压力梯度突变值确定气液界面,利用压力资料计算液面深度使用范围比较广泛,适用于一切油水井,计算液面也比较准确,缺点是不知道液面的大体位置,要保证压力计停点至少有3点在液面以下,至少每井次停5个点,施工复杂、周期长。而示功图法利用连通器原理,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受原油粘度、含水等因素影响,后期数据处理难度大、误差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井液面测试装置,用于提高油井液面的测试精度,为油井液面的精确测试提供了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油井液面测试装置,包括:光纤、测温单元、拐点确定单元和定位单元,所述光纤和所述测温单元相连,所述拐点确定单元分别和所述测温单元及所述定位单元相连,其中:测温单元,用于利用油井内光纤上的测温点测得若干连续的温度数据,所述相邻测温点之间等距离;拐点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数据确定所述测温点中的温度拐点;定位单元,用于利用光时域反射技术OTDR对所述温度拐点进行定位以得到油井液面数据。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测温单元包括:光端机和信号处理器,所述波分复用器和所述光电检测器用于采集光纤测温点处带有温度信号的背向拉曼散射光信号,所述信号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带有温度信号的背向拉曼散射光信号调解出所述温度数据。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拐点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下述公式确定温度拐点:
λv(tm+2-tm+1)/δ=λl(tl-tm)/d+λv(tm+1-tl)/(δ-d)=λl(tm-tm-1)/δ
其中:m为液相中的测温点个数;δ为两个测温点轴向距离;d为灵敏度测温区间落入液面内的深度,0≤d≤δ;t为测温点的温度值;tl为油水界面的温度值;且气相的导热系数λv和液相中导热系数λl保持不变,λl远大于λv,井下光纤无突变热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光纤测温技术来测量油井液面数据,其测试精度取决于测温点间的距离,当测温点间距离较小时,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法所测得的页面数据精度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井液面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21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光吸收装置
- 下一篇:电蒸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