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野外轻便底泥采样器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2510.2 | 申请日: | 201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3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宋世杰;赵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2 | 分类号: | G01N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5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野外 轻便 采样 器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湖泊、河流水体的小型底泥采样器,用于水深1m以下的浅水区表层底泥采样,特别适用于表层底泥分层样品的采集以及无水覆盖的未固结底泥采样。适用于环保领域和水资源管理部门,用以研究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底泥中的积累、分布、转化和迁移的规律,分析污染的垂直分布,了解底泥形成期间的污染特性。
背景技术
底泥指水体沉积物。为了研究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底泥中的积累、分布、转化和迁移的规律,需要采集底泥样品。
底泥(Sediment)通常是粘土、泥沙、有机质及各种矿物的混合物,经过长时间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及水体传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所形成。表面0-15cm厚的底泥称表层底泥(Surface sediment),超过15cm以下的底泥称为深层底泥(Deep sediment)。
底泥的采样依其采样目的,以及底泥、污染物质和现场周围环境等特性而定。调查湖泊、河流、水库及港口等陆地水体底泥状况时,多采集表层底泥样品。
表层底泥的采样一般使用抓取式采样器(Grab sampler)或钻取式采样器(Coresampler)。
一般使用抓取式采样器收集表面底泥,用以分析水平之底泥特性分布及了解近期沉积的底泥性质。钻取式采样器一般用在水道较深之河川及水库湖泊,可采取较深层的底泥,可作为分析污染的垂直分布,及了解底泥形成期间的污染特性。
采样位置水体水深若小于1m,一般采用人员涉水并使用采样勺采样。
若所采底泥要分析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时,不可使用混样方法,以避免发生待测物逸散而低估其含量。
由此可见,对于水深不足1m的浅水区或裸露未固结底泥,使用采样勺采样存在的问题显而易见,由于底泥上部覆盖有一定厚度的水层,采集过程中底泥样品及样品中的成分产生一定量的流失;最主要的是采集到的是混合样品,而不是分层样品,无法分析污染的垂直分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野外轻便底泥采样器具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野外轻便底泥采样器具,包括采样筒10和手柄20,所述采样筒10为圆筒状,上底101密封,下底102开放,采样筒上设置两个通孔103。
所述的野外轻便底泥采样器具,所述采样筒10材质为不锈钢。
所述的野外轻便底泥采样器具,所述采样筒10高度可视水深及采样深度在30-150cm。
所述的野外轻便底泥采样器具,所述两个通孔103中心相距3cm。
所述的野外轻便底泥采样器具,所述两个通孔103直径为1cm。
所述的野外轻便底泥采样器具,所述采样筒上设置与手柄20配合的卡槽104。
为了研究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底泥中的积累、分布、转化和迁移的规律,需要采集底泥样品。常规采样时,当采样位置水体水深小于1m时,涉水并使用采样勺采样。采样勺采样存在2个缺陷,一是底泥样品中成分会在样品穿越水层时产生流失,二是不能采集分层样品。本实用新型则完全解决了上述方法存在的这两个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采样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采样器的正面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采样筒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采样器手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野外轻便的底泥采样器(图1),
其材质为不锈钢,长度可视水深及采样深度在30-150cm之间变化,不锈钢管直径也视样品需求量在5-8cm之间变化(可依此制成不同规格和型号)。距顶部15cm处布设2个直径为1cm的圆孔,圆孔中心相距3cm,用以排放采样时的空气和水(图2,图3)。为便于抓握和采样后放置,上部装有活动把手,材质为帆布(图4)。
采样时,依采样深度需要将采样器垂直插入底泥中,底泥上部的部分或全部空气和水(如果水深较深的话)从2个圆孔排除,此时,用双手的大拇指或橡皮塞分别封堵2个圆孔,将采样器缓缓垂直上举,基于和移液管相同的原理,采样器中的分层样品即可被采集到。如果采集样品较多时,可用便携式真空泵或抽气筒从圆孔抽出部分空气后封堵。用记号笔编号后,垂直放入配套的架子中。
如果需要混合样品,把大拇指或橡皮塞松开,将所采集的底泥样品直接装入样品容器后,将采样器洗刷干净,可以重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25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采样机构
- 下一篇:用于儿童推车手把强度测试的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