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茶叶连续揉捻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2743.2 | 申请日: | 201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4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文桂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叶 连续 揉捻机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连续揉捻机。
(二)背景技术
揉捻是茶叶初制加工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过程,它的好坏决定了成茶品质的优劣。
目前的茶叶连续揉捻机的结构:包括机架、揉捻装置、传动机构和进风装置,揉捻装置包括进料口、揉鼓、揉盖和出料口,进料口位于揉鼓上方,出料口位于揉鼓下方,揉鼓安装在揉盖内;揉鼓由圆锥台形的上段和倒圆锥台形的下段连接构成,揉鼓上设有螺旋导叶筋;揉盖由上揉盖和下揉盖组成,上揉盖与揉鼓上段之间构成由上而下体积逐渐缩小的初揉搓区,下揉盖与揉鼓下段之间构成体积小于初揉搓区的揉搓挤压区,揉盖与机架固定连接;揉鼓上下两端部设有转轴,机架上设有转轴固定座,转轴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揉鼓为空心结构,揉鼓内腔连通进风装置,揉鼓表面设有若干出风孔。
工作原理:茶叶从上面的进料口进入初揉搓区,茶叶初步被揉搓后,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和导叶筋的推动下进入揉搓挤压区。在揉搓挤压区,揉搓空间变小,对茶叶造成挤压,使其细胞破裂挤出茶汁,之后完成揉捻过程,经出料口出料。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现有技术茶叶连续揉捻机的改进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茶叶揉捻质量均一、可实现连续化、流水线生产、操作简单、方便清洗的茶叶连续揉捻机。
所述的茶叶连续揉捻机,包括机架、揉捻装置、传动机构和进风装置,所述的揉捻装置包括进料口、揉鼓、揉盖和出料口,进料口位于揉鼓上方,出料口位于揉鼓下方,揉鼓安装在揉盖内;所述的揉鼓由圆锥台形的上段和倒圆锥台形的下段连接构成,揉鼓上段和下段之间还有过渡中段,揉鼓上段和过渡中段设有螺旋导叶筋,揉鼓下段设有螺旋排列的半圆球体,揉鼓上还有出风孔;所述的揉盖由圆锥台形的上段和倒圆锥台形的下段连接构成,揉盖上段和下段之间还有过渡中段,揉盖内壁圆周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棱条,揉盖垂直对分成左右两半;揉盖上段与揉鼓上段之间构成由上而下体积逐渐缩小的初揉搓区,揉盖下段与揉鼓下段之间构成体积小于初揉搓区并由上而下体积逐渐缩小的揉搓挤压区;所述的揉鼓上设有中心转轴,机架上设有中心转轴固定座,中心转轴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揉鼓为空心结构,揉鼓内腔连通进风装置,揉鼓表面均布若干出风孔。
进一步,所述的进风装置可以安装在进料口端,也可以安装在出料口端。
进一步,所述的揉鼓进风端的中心转轴中空,转轴内腔连通进风装置与揉鼓内腔。
进一步,所述的揉盖通过揉盖外套、转轴与机架连接,使用时揉盖固定不动,使用结束后揉盖可以打开,绕机架上的转轴转动开、合,方便清洗;
进一步,所述的揉盖外套外壁上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的出料口上部分是一个圆锥台,下部分是一平面圆环板。
进一步,所述的中心转轴与揉鼓上段连接处设有锥形盖。锥盖用来遮盖住揉鼓的连接部位,以防茶叶在此部位的累积。
本实用新型茶叶连续揉捻机的整个揉捻区间分为初揉搓区和揉搓挤压区,茶叶从上面的进料口连续进入初揉搓区,由于揉鼓和揉盖的相对旋转运动,在螺旋导叶筋的驱动作用和棱条的翻拌作用下,茶叶在揉捻机内被揉搓挤压,在初揉搓区初揉成形,茶叶初步被揉搓后,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和螺旋导叶筋的推动下进入揉搓挤压区。在揉搓挤压区,揉搓空间逐渐变小,使茶叶进一步受揉搓挤压,茶叶受到螺旋排列的半圆球体和揉鼓、揉盖、棱条的挤压揉搓、翻拌,使其翻滚揉搓成小茶团,并使细胞破裂挤出茶汁,之后完成揉捻过程,经出料口出料。在揉捻的过程中,由进风装置向揉捻机内通入低温热风(或冷风),可以实现边揉捻边干燥,避免闷揉,提高茶叶的品质。使用结束后打开垂直对分成左右两半的揉盖,解决了使用后清洗的问题,方便清洗,使茶叶生产更清洁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清洁卫生,实现了连续揉捻,无需停顿,可以满足茶叶生产流水线的要求,茶叶揉捻质量均一。且成本低廉,节约能源和资源,对操作者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
(四)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茶叶连续揉捻机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参照图1,一种茶叶连续揉捻机,包括机架8、揉捻装置、进风装置17和传动机构6,所述的揉捻装置包括进料口1、揉鼓11、揉盖2和出料口4,进料口1位于揉鼓11上方,出料口4位于揉鼓11下方,揉鼓11安装在揉盖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文桂,未经马文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27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