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型安全窗帘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5825.2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8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林宗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宗福 |
主分类号: | A47H5/08 | 分类号: | A47H5/08;A47H3/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安全 窗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改良型安全窗帘。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习知的罗马窗帘因其收放便捷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办公、学校、家庭及酒店等场所,传统罗马窗帘的拉绳一端系接于帘体下端,另一端穿过帘体上的若干穿环后系接于绕线机构上。由于为了方便帘体的收放,因此穿环之间的间距设计得较宽;且拉绳在左右方向不受任何束缚,容易在拉绳与帘体之间产生较大空隙。孩童在窗边玩耍时一旦不慎将头部钻入拉绳和帘体之间,拉绳就有可能缠绕在孩童的脖子上,并在孩童挣脱不当或者孩童个子较小形成悬吊时,造成孩童窒息死亡,因此这类罗马窗帘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被一些国家列为不安全物品。本申请人针对上述不足曾作过将拉绳包覆在安全布中的改进,所述安全布完全覆盖住窗帘的背面,虽然确保了安全,但是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窗帘工序多,工时长,且大面积车缝的成本也较高。
本申请人有鉴于上述习知窗帘的不足之处,秉持着研究创新、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其专业眼光和专业知识,在先前申请的专利基础上,研究出一种改良型安全窗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改良型安全窗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帘体、上轨和控制帘体收放的拉绳,拉绳一端系接于帘体的下端,另一端缠绕于绕线机构上;帘体的背面具有若干穿环,且拉绳穿过穿环,所述窗帘还包括由至少两条平行于拉绳的边条和横向设置于边条之间梯线组成的线套,拉绳贯穿于线套之中;同一水平面的梯线数与边条数相等,且拉绳设置于同平面梯线形成的环之间。所述梯线为水平设置,且竖直方向间距小于1寸。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梯线之间,以边条与梯线连接处为端点,还设置有彼此交叉的保护线。所述穿环的竖直方向间距为6至6.5寸。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合理设置的穿环间距确保了孩童在窗边玩耍时不会将头钻入到拉绳和帘体之间,并最终在拉扯过程中造成拉绳缠绕住孩童脖子的危险情况出现,杜绝了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梯线间距及梯线之间的安全线,进一步约束了拉绳产生缠绕现象。且保持了传统造型的美观和大方,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列二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帘体2、上轨1和控制收放的拉绳3,拉绳3一端系接于帘体2的下端,另一端缠绕于上轨1的绕线机构上;帘体2的背面具有若干穿环21,且拉绳3穿过穿环21,所述窗帘还包括两条平行于拉绳3的边条41和横向设置于边条41之间的梯线42组成的线套4,拉绳3贯穿于线套4之中;同一水平面的梯线42为两条,且拉绳3设置于同平面梯线42形成的环之间。所述梯线42为水平设置,且竖直方向间距小于1寸,因此梯线42间距进一步约束了拉绳产生缠绕现象,确保了窗帘在使用时的安全。所述穿环21的竖直方向间距为6至6.5寸,既使得孩童的头部不再有被拉绳3缠绕的风险,提高了罗马窗帘在使用的安全性,又优化了穿环21的设置间距,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列二如图3所示,所述竖直方向上的梯线42之间,以边条41与梯线42连接处为端点,还设置有彼此交叉的两条保护线43。使用状态同实施列一,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列三如图4所示,所述窗帘还包括三条平行于拉绳3的边条41和横向设置于边条之间梯线42组成的线套4,拉绳3贯穿于线套4之中;同一水平面的梯线42为三条;所述竖直方向上的梯线42之间,以边条41与梯线42连接处为端点,还设置有彼此交叉的两条保护线43。使用状态同实施列一,此处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宗福,未经林宗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58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