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温室移动式立体栽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65848.3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7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志;曲明山;魏荔;郑雅莲;廖洪;王崇旺;宋卫堂;张成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室 移动式 立体 栽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温室的立体栽培装置。该装置主要用于设施蔬菜、草莓、花卉等植物种植时,进行移动式立体无土基质或营养液栽培。
背景技术
为了充分利用温室内的空间,提高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立体栽培方式逐渐被大家重视和采用,通常主要有两种方式:圆柱形的立体栽培柱,和“人“字形栽培架。圆柱形立体栽培柱是在垂直放置的圆柱四周,从高到低分多层(一般4-8层)布置栽培槽,每一层根据种植作物体积的大小,可种3-6株;一般采用无土基质栽培+滴灌供给营养液的方式。“人”字形栽培架,是在温室中南北走向放置栽培架,栽培架的外形像“人”字,在“人”字的“丿”和“乀”上,分别布置多层栽培槽,一般2-4层,通常也是采用无土基质栽培+滴灌供给营养液的方式。
虽然上述两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温室空间的利用率,但仍然需要留有人行过道,用于人们日常栽培管理的行间通行。为了进一步提高立体栽培的空间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研制了一种用于温室移动式的立体栽培装置,用于消除人行过道,使得植物在正常生长时,相邻栽培架之间没有人行过道,而只是在人们进行栽培管理、需要进入行间进行操作时才出现人行过道。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生产中立体栽培存在的栽培空间有效利用率低、单位面积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可进行植物无土基质(或营养液)的移动式立体栽培系统,通过栽培架在轨道上的移 动,达到植物正常生长时栽培架间无过道、人工管理时栽培架间出现人行过道,实现充分利用温室栽培空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温室移动式立体栽培装置,包括:栽培架和栽培槽,栽培槽固定到栽培架的两边上,该温室移动式立体栽培装置还包括导轨、两端带有滚轮的支撑轴和传动机构,两根导轨固定在温室地面上,两根支撑轴安装在栽培架下方,滚轮与导轨配合并在导轨上运动,传动机构驱动支撑轴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导轨采用角钢制成,两根导轨之间的距离为4-5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角钢为(60-80)×(60-80)的角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两根支撑轴之间的距离为0.8-1.2米,支撑轴的长度略小于温室南北跨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滚轮为V形槽滚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传动机构包括手摇主动轴和链减速机构,手摇主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到支撑杆上,支撑杆焊接到栽培架上,链减速机构一端连接手摇主动轴,另一端连接支撑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温室移动式立体栽培装置可根据温室的长度设置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最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链减速机构包括与手摇主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主动链轮、第一被动链轮、与所述第一被动链轮固定连接的第二主动链轮、与所述支撑轴固定连接的第二被动链轮以及传动链条。
在图1、2中,栽培架II、III为植物处于正常生长时的状态。此时,各栽培架之间没有间隙,没有人行过道,种植于定植槽中的植物可以充分接受太阳光的照射。
当所栽培的植物需要进行管理时,如剪枝、打叉、除草、喷药、收获、采摘等,可通过摇把,人工摇动手摇主动轴,使得第一主动链轮转 动,通过第一链条带动第一被动链轮转动。由于第二主动链轮与第一被动链轮固定在一起,第二主动链轮也由第一被动链轮带动而转动,再通过第二链条带动第二从动链轮转动。由于滚轮与第二从动链轮固定在一起,第二从动链轮便带动滚轮在导轨上横向移动,于是便在栽培架I和II之间出现了宽度为L的人行过道,方便人们进行栽培管理。L一般为60-80cm。
当需要进入栽培架II、III之间进行管理作业时,可摇动栽培架II上的手摇主动轴,使得栽培架II向左侧移动,与栽培架I靠拢,于是栽培架II、III之间便出现所需要的人行空间。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立体栽培装置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相比于普通栽培而言,本装置单位面积定植的植物数量,将是普通平面栽培的2~4倍。
2、与圆柱形立体栽培柱相比,不存在栽培阴影区,所有栽培植物都能接受到太阳光照射;而圆柱形立体栽培柱,约有1/3的植物处于阴影区内。这样,植物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产品的品质也会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土肥工作站,未经北京市土肥工作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58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