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墨电极电阻率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6091.X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6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孔丽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电极 电阻率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石墨电极电阻率检测装置,属于石墨电极的产品检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石墨电极产品在出厂前需进行电阻率检测。目前的方法是将电极置于带绝缘垫的电阻率检测台上,对电极进行通电,通过测量获取其两端的电压、电流、电极的重量及电极尺寸,再将这些数据输送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后得到电极的电阻率。
目前的石墨电极检测装置,在检测石墨电极的电阻率时,未考虑到石墨电极的温度对电阻率的影响,因此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准确反应石墨电极在导电状态下,电阻率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电极电阻率检测装置。可以在带电状态下检测石墨电极的电阻率,以获得石墨电极的温度对电阻率的影响因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电极电阻率检测装置,包括电阻率检测台,电阻率检测台上设有绝缘垫和电压、电流和重量检测装置;电阻率检测台上还设有测温装置,测温装置经连杆和连杆驱动器与电阻率检测台的机架连接。
前述石墨电极电阻率检测装置中,所述测温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压簧,压簧的顶端设有测温头,测温头内设有热电偶。
前述石墨电极电阻率检测装置中,所述测温头经紧固件与绝缘夹板连接。
前述石墨电极电阻率检测装置中,所述绝缘夹板上设有滑槽,壳体上设有限位螺栓,限位螺栓位于绝缘夹板的滑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检测石墨电极两端的电压,通过的电流的同时检测石墨电极的温度。再将电压、电流等数据输入计算机,与计算机中预存的石墨电极几何尺寸一起计算出石墨电极在不同温度下的电阻率,以获得石墨电极的温度对电阻率的影响因素。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可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测温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3是图1的侧向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电阻率检测台,2-绝缘垫,3-测温装置,4-连杆,5-连杆驱动器,6-壳体,7-压簧,8-测温头,9-热电偶,10-紧固件,11-绝缘夹板,12-滑槽,13-限位螺栓,14-石墨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一种石墨电极电阻率检测装置,包括电阻率检测台1,电阻率检测台1上设有绝缘垫2和电压、电流和重量检测装置;电阻率检测台1上还设有测温装置3,测温装置3经连杆4和连杆驱动器5与电阻率检测台1的机架连接。所述测温装置3包括壳体6,壳体6内设有压簧7,压簧7的顶端设有测温头8,测温头8内设有热电偶9。所述测温头8经紧固件10与绝缘夹板11连接。所述绝缘夹板11上设有滑槽12,壳体6上设有限位螺栓13,限位螺栓13位于绝缘夹板11的滑槽12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测温头8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制作(如H96黄铜)、它由半圆板和圆柱焊接而成或直接加工成类似形状。剖分式绝缘夹板11通过紧固件10将测温头8固定在夹板内形成整体后,放进壳机6内并坐落在两根压簧2上。壳机6两侧面的两个带园柱头的限位螺栓13在绝缘夹板11两侧的滑槽12中导向、限位螺栓13对测温头8和绝缘夹板11构成的整体组件起上下导向和上下限位作用,测温头8中部的上端开圆孔下端开联接孔用于安装热电偶9。上述的测温装置3,与连杆4的一端铰接,通过两根平行连杆4及连杆驱动器5(可以是油缸或气缸或电液推杆或其他电动方式)与电阻率检测台1的机架铰接,连杆驱动器5通过两根平行连杆4带动测温装置3上下平行移动,使测温头8的上表面紧紧压贴在被测的石墨电极(也可以是其它的带电体)上,埋在测温头8内的热电偶9即可准确将带电体的温度获取并传输给计算机储存并计算处理。计算机中预存有被测带电体的几何尺寸,测得的电阻除以带电体截面积可得电阻率,不同温度下测得的的电阻,除以带电体截面可得不同温度下的电阻率。图1中的S为测温装置3的最大行程,m为测温装置3上的测温头8被带电体下压的下压量(也是压簧7的工作压缩行程),(m+△L)为测温装置3的初始结构设计尺寸,测温装置3的初始状态(如图1)下的压簧7是有预压缩变形量△X的,变形量△X产生的压簧力应大于压簧7上方的物体总重,推荐值是s≥m+(15∽30),m≥10∽30,△L≥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60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台式回流焊机上的散热风扇
- 下一篇:印刷红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