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拔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6144.8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2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曙;陈健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东曙 |
主分类号: | E02D9/02 | 分类号: | E02D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拔桩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拔除残留于地下的废桩的拔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老城区改造、工厂搬迁、道路建设,尤其是隧道工程,大量的居民住宅、老厂房、老路需要拆除,在原来位置上打下的桩就成了废桩,需要及时将其拔除,以便进行新建设。
对于这些废桩的除去,现在的做法有以下几种:一是采用砸桩的方法,即用设备将起重锤吊起砸向废桩,通过砸和挤压使之粉碎,用稠泥浆置换出碎渣,直至整个废桩被砸除,整个过程费时且成本高,工期长,对周边的影响大,污染比较严重;还有就是将废桩周边打入大直径的套管套住桩身,挖除套管中的土体,抽取套管中的泥水,人工进入套管,分级凿除桩体,拔出桩身,然后还需拔出外部的钢套管,这种施工工期长,劳动强度大,挖出的大量土体的堆放也是问题,工人在废桩周边挖土也是一项高危操作;再一种方法,就是用大型进口设备直接钻取废桩,用钻机钻头强行磨碎桩体,粉碎后用泥浆抽出碎渣,该方法成本高,时间长,污染严重。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806566Y,公开了一种钢套水气喷射法拔桩装置,其有一钢套管,钢套管四周开有若干通孔,沿钢套管的外壁纵向至少固定有一组水导管、气导管,水、气导管合并成一组水气混合喷嘴,该装置即属于上述第二种拔桩方法,整个过程费时且成本高,工期长,对周边的影响大,污染比较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简单地将废桩拔出的拔桩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成本高,工期长,对周边的影响大,污染比较严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拔桩装置,包括筒状的套管,所述套管的底部设有可开合的网兜。在用振动锤振动下压套管的时候,网兜处于闭合状,位于套管底面的下部,可顺利将套管压至低于废桩的位置,然后上拔套管,此时网兜受到废桩或泥土的阻挡而处于展开状态,这样就从废桩的底部将其兜住,随套管被拔出地面,该拔桩装置操作简单,成本低,不会产生大量泥浆,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作为优选,所述网兜包括两根圆弧形的钢条,所述钢条的两端均与套管的底面铰接,且钢条与套管的底面贴合时,圆弧形的钢条内径小于套管的内径,所述钢条的圆弧内侧设有锯齿。当用振动锤振动下压套管的时候,钢条均贴合于套管的底面,不影响套管下沉,可顺利将套管压至低于废桩的位置,然后上拔套管,此时由于钢条圆弧的内径小于套管的内径,而受到废桩或泥土的阻挡而向下转动呈展开状,这样就从废桩的底部将其兜住,然后废桩随套管一起被拔出地面,而设有锯齿则可以松动废桩周围的土层,使泥土与废桩脱离,减小提升拔桩装置的阻力。
作为优选,所述网兜包括两根横向和两根纵向的圆弧形的钢条,所述钢条的两端均与套管的底面铰接,且钢条与套管的底面贴合时,所述两根横向的钢条圆弧的内径小于套管的内径,且两根横向的钢条圆弧的内侧设有锯齿,所述两根纵向的钢条圆弧的外径大于套管的外径,且两根纵向的钢条圆弧的外侧设有锯齿。当用振动锤振动下压套管的时候,钢条均贴合于套管的底面,不影响套管下沉,可顺利将套管压至低于废桩的位置,然后上拔套管,此时由于钢条受到废桩或泥土的阻挡而向下转动呈展开状,这样就从废桩的底部将其兜住,然后废桩随套管一起被拔出地面,而设有锯齿则可以松动废桩周围的土层,使泥土与废桩脱离,减小提升拔桩装置的阻力。
作为优选,所述套管柱面底部设有环状锯齿。设有锯齿可以松动废桩周围的土层,使泥土与废桩脱离,减小提升拔桩装置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拔桩装置的优点是:用振动锤振动下压套管至低于废桩的位置,然后上拔套管,套管底部的网兜从废桩的底部将其兜住,随套管一起被拔出地面,该拔桩装置操作简单,成本低,不会产生大量泥浆,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拔桩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钢条贴合在套管底面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钢条向下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拔桩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钢条贴合在套管底面时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7为钢条向下展开状态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中标号分别为:1.套管 2.钢条 3.铰轴 4.夹持器 5.振动锤 6.废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东曙,未经陈东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61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