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运动蹬踏跑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7009.5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6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韩盛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22/04 | 分类号: | A63B22/04;A63B22/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 蹬踏 跑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蹬踏跑车,属于体育运动健身器材领域。
技术背景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有许多人利用早晚进行体育锻炼,由于受到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满足不了这种愿望。目前虽然有许多健身器材,但对于腿部锻炼的还比较少,该实用新型是一种利用短短的休息时间进行腿部锻炼,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健身器材,以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体育锻炼是现代人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调节心理、娱悦身心、适应社会的有效方式之一,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体育锻炼由于受场地器械的限制,有许多运动员在训练中经常发生受伤现象,重者瘫痪,轻者腰酸腿疼,给运动生涯带来许多不便。该运动蹬踏跑车创造后给运动员在训练中带来辅助的练习效果。也可以在家庭和办公娱乐场所使用,是学校及家庭必备的健身器械。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实用,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的运动蹬踏跑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运动蹬踏跑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链轮、中柱、凹支架、链条、底座、脚蹬、链盘、扶手,车轮安装在中柱的两端,链轮安装在中柱的中间,凹支架分别固定在车轮与链轮的中间位置,凹支架固定在底垫上,链条连接链轮与链盘连成一体,脚蹬安装在链盘上,扶手安装在底座中间位置上。练习者两脚分别踩在脚蹬上,即可练习。
使用时,人体两脚分别踩在脚蹬上,利用人体两腿依次蹬踏脚蹬带动车轮转动,车轮带动链条,做圆周运动后双腿随着转动,以加强下肢力量的目的。它是一种有氧运动器材,可以有效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并对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有相当大的作用。在训练中,有氧动动要注意呼吸的配合;若减肥要安排多组少次数,若健美则应少组多次数。大强度短时间训练有利发展力量和速度,中小强度长时间训练有利于发展耐力,是一种非常适合男女老少有氧运动的健身器材,可有效锻炼人的心血管系统,通过不同的骑行速度,可有效提高腿部肌肉力量和耐力素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人双脚蹬在脚蹬上,安全系数较大,不易发生伤害事故。等够加快腰腿部和脚底各部位血液循环,使脚部和腿部肌肉加强,提高锻炼身体的功能,对关节疼痛、腰腿疼患者恢复具有辅助治疗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搬运方便,容易操作,比较适用于青少年、中老年、广大体育锻炼和专业体育运动员使用以及有关疾病的辅助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运动蹬踏跑车的最佳实例,其中:(1)车轮(2)中柱(3)链轮(4)链条(5)扶手(6)座椅(7)链盘(8)脚蹬(9)底座(10)凹支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运动蹬踏跑车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运动蹬踏跑车,其特征在于:车轮1安装在中柱2的两端,链轮3安装在中柱2的中间,凹支架10分别固定在车轮1与链轮3的中间位置,凹支架10固定在底座9上,链条4连接链轮3与链盘7连成一体,脚蹬8安装在链盘7上,扶手5安装在底座9中间位置上。练习者两脚分别踩在脚蹬上,即可练习。
使用时,人体两脚分别踩在脚蹬上,利用人体两腿依次蹬踏脚蹬带动车轮转动,车轮带动链条,做圆周运动后双腿随着转动,以加强下肢力量的目的。它是一种有氧运动器材,可以有效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并对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有相当大的作用。蹬踏速度人体自由掌握,运动量可以通过双腿力量大小自己调节。能够加快腰部腿部和脚底各部位血液循环,使腰部和腿部肌肉加强,提高锻炼身体的功能,本实用新型适合青少年和中老年锻炼身体。
所述的运动蹬踏跑车,车轮可以换成铸铁轮式或其他材料,也可以在车轮上加上阻力设备,以加大双脚蹬踏的力量,加强下肢力量的锻炼。可以将两轮及链条上方加装防护罩,以加强人身与器的安全。椅子可前后转动,上下调整高度,在扶手上可以安装时间测试设备及肌电测试仪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70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