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尿素生产中压吸收塔出液口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7255.0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5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曾建章;徐卫忠;罗扬;蒋刚;苏文才;邹贵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C9/00 | 分类号: | C05C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梁展湖;张先芸 |
地址: | 4086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尿素 生产 吸收塔 出液口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尿素生产系统中使用的中压吸收塔,尤其涉及一种中压吸收塔出液口结构。
背景技术
在化肥尿素生产领域中,有一种氨汽提尿素生产工艺,是来自意大利斯那姆吉堤(Snam Progetti)公司的技术。该工艺中,需要采用中压吸收塔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其工作原理为:中压吸收塔是一个泡罩塔,装有4块塔盘,上部为精馏吸收段,下部为鼓泡吸收段,中间装有锯齿形分布器。正常生产中,中压吸收塔控制一定液位,来自中压甲铵冷凝器的碳铵液进入中压吸收塔的十字分布器进行鼓泡吸收,此时,可使气体中的大部分CO2被吸收下来,含有少量CO2的气体上升到精馏段,与自上而下的液氨和氨水逆流接触后,CO2和H2O以甲铵冷凝液形式回到塔底。最后从塔顶排出的气体几乎为纯粹的氨气和少量惰性气体,塔底的甲铵液再由出液管道中的高压甲铵泵送回高压系统。
这种结构中,由于来自中压甲铵冷凝器的碳铵液进入中压吸收塔是靠十字分布器进行鼓泡吸收的方式进入,故进入到中压吸收塔中的碳铵液会夹杂大量气泡,夹杂气泡的甲铵液进入出液口并通过出液管道来到高压甲铵泵后会导致高压甲铵泵运行时产生气蚀现象,时间长久后,严重时会导致系统停车,导致整个生产线停产,影响了生产。
故申请人考虑到,如果能够改进中压吸收塔出液口处结构,减少随液氨进入到出液管道中的气泡量,则可以尽量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减少高压甲胺泵产生气蚀现象的尿素生产中压吸收塔出液口结构,达到提高生产稳定性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尿素生产中压吸收塔出液口结构,包括出液管道,其特点在于,出液管道位于中压吸收塔内部的出液口所在一端弯曲向下设置,出液口处设置有一个锥形的帽状体,该帽状体上设置有若干个过气孔。
在尿素生产中压吸收塔出液口处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结构后,其出液时,甲铵液由锥形的帽状体下方顺着帽状体内壁被吸入到出液管道内,甲铵液中的气泡则会从帽状体上的过气孔穿过帽状体来到出液口上方。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甲铵液从出液口进入到出液管道中的气泡含量,解决了出液管道中高压甲铵泵处气蚀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生产稳定性。
故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中压吸收塔出液口,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其下游设备高压甲铵泵因管道流体夹汽造成的高压甲铵泵频繁气蚀的故障,提高了尿素生产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一种尿素生产中压吸收塔出液口结构,包括出液管道1,其中于,出液管道1位于中压吸收塔4内部的出液口所在一端弯曲向下设置,出液口处设置有一个锥形的帽状体2,该帽状体2上设置有若干个过气孔3。
另外,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将中压吸收塔内部的十字分布器设置位置上移,拉大十字分布器与出液口之间的距离,可以进一步地减小进入到出液口中的气泡含量,避免气蚀现象的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72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