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炭粉燃烧灶具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67841.5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3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斌;谭翰墨;刘建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B1/20 | 分类号: | F24B1/20;F24B13/04;B03C3/0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 灶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炭粉燃烧灶具。
背景技术
如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知之理,由于木炭是一种以植物纤维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具有储运方便、燃烧值高、燃烧完全、无有害气体例如SO2和ONx排放等长处,因此近几年来倍受人们青睐。特别是随着制炭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往被废弃的诸如植物秸秆、锯木屑和砻糠等等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不仅使炭粉燃料由紧缺变为充裕,而且还具有价格低廉的优势。
关于炭粉燃烧器具,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以见诸,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1709872推荐有一种炭粉燃料燃烧器,该专利申请方案具有说明书第16段所述的五点技术效果,但是并不适合于灶具使用。又如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580304Y揭示的直喷式碳粉燃烧机与美国专利号US4089628具有异曲同功之效,但同样不适宜作为灶具使用。
由于上述专利申请方案和专利方案所公开的技术内容对于设计适合于灶具使用的炭粉燃烧器具并不具有技术上的启示性,因此如果要使廉价的并且对环境友好的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的炭粉的用途得以扩展,则需要合理的器具加以匹配。为此,本申请人经过了有益的探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以植物纤维为原料制取的炭粉的应用面得以扩展而藉以使炭粉燃料应用于诸如家庭、酒家和食堂之类的场所的并且结构简练的炭粉燃烧灶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增进与外部的隔热效果而藉以提高热效率、减少热量损失和避免烫伤操厨者的肢体以确保使用安全的炭粉燃烧灶具。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益于体现良好的除尘效果而藉以保障使用卫生的炭粉燃烧灶具。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炭粉燃烧灶具,包括一构成有灶膛的燃料灶本体,灶膛的底部窄缩并且连接有一集灰筒,在燃料灶本体的外壁固设有一用于将外界空气引入到所述灶膛内的助燃空气引入装置,该助燃空气引入装置与灶膛相通;一托架,该托架固定在所述的灶膛内,并且与灶膛固定;一送料管、一送料装置和一炭粉容器,送料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灶膛内,并且与所述托架固定,送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送料装置连接,炭粉容器的下部窄缩而构成有一锥形斗,该锥形斗的底部连接有一出料管的一端,而出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送料装置连接;一燃烧帽,位于所述灶膛内,并且与所述的送料管的末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所述的灶膛由内壁体和外壁体构成,内、外壁体之间保持有空间,藉由该空间而构成为真空腔。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所述灶膛内并且位于所述托架的上部固设有一集尘圈座,在该集尘圈座上设置有一静电除尘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托架由一中心座圈和一组辐条构成,一组辐条的一端与中心座圈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灶膛固定,并且一组辐条以辐射状分布,中心座圈对应于灶膛的中心,所述的进料管探出中心座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中心座圈的内壁设置有点火器,点火器与电源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内助燃空气引入装置包括一进风管和一调节风门,进风管与燃料灶本体的侧部固定并且与所述灶膛相通,调节风门设在进风管的管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送料装置包括电机、风机和进风管,风机与电机相配合并且由电机携风机安置在地坪上或者安置在配备的电机支架上,所述的送料管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而所述的出料管与进风管连接,进风管与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所述出料管上设有料量调节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炭粉容器的锥形斗上设置有一过滤网。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包括一耐高温陶瓷套、一组金属电极和一组数量与金属电极的数量相等的金属集尘圈,耐高温陶瓷套内接入一导线,一组金属电极与所述导线电连接,并且金属电极对应于金属集尘圈的中央,一组金属集尘圈彼此固定在一起,并且搁置于所述的集尘圈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为调速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78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