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管汇安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68286.8 | 申请日: | 201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4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郭宏;石青松;郑利军;王东宝;王春升;刘太元;李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上海利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20 | 分类号: | F16L1/20;F16L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关畅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安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洋管道安装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水下管汇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下管汇是水下处理分配的中心设施,其在水下生产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下管汇的安装方法是整个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最初水下管汇一般是通过吊装单独安装到海底,然后再在水下与管线连接。但随着作业水深的加大,不仅水下管汇的安装难度随之加大,安装费用也大大增加。目前的普遍做法是采用一个水下管汇安装装置,首先将水下管汇在水面上与海底管道相连,再借助水下管汇安装装置安装到海底。这种水下管汇安装装置一般包括大钩11、V字形前轭板12、后轭板13、销件14和阳极板15(如图1所示)。
由于水下管汇安装装置要在安装过程中承受整个水下管汇的重量,还有可能在水下管汇回收的过程中承受管汇的重量和海底土壤的吸附力,因此水下管汇安装装置的结构一般比较结实,重量较大。而且,水下管汇安装装置安装在水下管汇的一端时,会影响到整个水下管汇的重心发生偏移。而水下管汇的重量和重心,直接影响到水下管汇安装方案的确定和安装资源的选取,进而会影响到工程费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较小的水下管汇安装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管汇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根圆管,所述圆管的外壁中心焊接有一吊耳;与所述吊耳相对的所述圆管另一侧两端分别焊接有一轭板,所述圆管与每一所述轭板的垂直角内侧分别设置有加强筋,每一所述轭板上的凹槽内均设置有阳极块,每一所述轭板的端部均设置有一销件,每一所述销件上均设置有一销孔。
所述圆管、吊耳、轭板和加强板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防腐蚀涂层。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由于仅用一根设置有吊耳的圆管代替了原有的V字形前轭板和大钩,因此不但使结构简化,而且大大地降低了重量。2、本实用新型由于结构简单重量轻,因此使得安装后的水下管汇和海底管道的整体重心的偏心度减小,进而可以使用较小的作业船进行安装,节省了安装成本。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海底管道的铺设过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已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根圆管1,圆管1的外壁中心固定焊接有一吊耳2。与吊耳2对应的圆管1另一侧的管壁两端分别焊接有一块轭板3,两块轭板3均垂直于圆管1设置。圆管1与每一轭板3的垂直角内侧设置有一加强筋4。每一轭板3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销件5,每一销件5上设置有一与水下管汇连接的销孔6。每一轭板3上均设置有凹槽7,凹槽7内固定有防腐蚀阳极块8。
上述实施例中,圆管1、吊耳2、轭板3和加强筋4的外表面上均涂覆有油漆或其它与海水隔绝的防锈蚀涂层。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钢丝绳将吊机上的起吊部件与吊耳2连接,通过两个销子(图中未示出)将本实用新型的两销孔6与水下管汇一端的两销孔销接即可进行海底管道的铺设操作。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上海利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上海利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82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风扇
- 下一篇:一种合体式数字化分娩监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