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加工棚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8759.4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3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李运闯;高宇;程思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H1/12;E04C3/08;E04B1/34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叶民生 |
地址: | 100161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施工现场 重复使用 装配式 工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加工棚。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现场,为了工程的施工常常要搭设一种简易的加工棚,此加工棚满足建筑施工现场木工、钢筋工等工种进行施工现场临时加工原材料使用,必须满足防砸、防雨等的建筑施工行业的要求。传统的加工棚一般采用钢管、扣件、木架板等材料搭设,一次搭设完成后投入使用,工程完工后拆除。每个施工现场均要对此加工棚进行设计和计算形成施工方案,经过规定程序审批合格后,施工工地安排工人开始搭设,搭设后经过施工方、监理方等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每个工程项目都要重复进行此项工作,浪费人力、物力等,与当前倡导的绿色施工的理念不符,为此发明一种根据不同的施工现场尺寸及加工机械的工作尺寸而可以自由组合、方便实用、省工省时的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加工棚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加工棚,要解决施工现场的加工棚可重复循环使用的技术问题;并解决装配式加工棚各个构件之间连接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加工棚,包括至少一个独立单元,所述独立单元包括由至少四根方钢立柱和屋面桁架组成的框架,所述方钢立柱支撑在混凝土基础上,所述屋面桁架上铺有屋面板,所述屋面桁架为由具有共同端腹杆的上桁架和下桁架组成的双层桁架,所述屋面板铺在下桁架顶面,所述方钢立柱底面焊接有柱底板,柱底板通过高强螺栓与混凝土基础固定,所述方钢立柱的四个侧面顶端和底端均焊接有连接板,独立单元通过连接板拼装成加工棚。
所述独立单元的宽度为4米、长度为6米、高度为5.5米。
所述上桁架为矩形桁架,所述下桁架为梯形桁架或三角形桁架。
所述方钢立柱和柱底板之间形成的夹角处焊接有加劲板。
所述连接板靠近方钢立柱端开有与屋面桁架连接的螺栓孔,其截面为矩形,梯形或楔形。
所述屋面桁架之间设置有水平的方管钢。
所述方管钢上搭设有防护板。
所述加工棚顶部屋面桁架外侧设置有纵向广告牌桁架、横向广告牌桁架或两者同时设置。
所述纵向广告牌桁架和横向广告牌桁架形成的交角处设置有L型转角桁架。
所述连接板的自由端部开有广告牌桁架连接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使用时只需根据的工作面的尺寸、建筑施工现场的要求等条件确定所需要的独立单元的个数,然后进行简单拼装即可施工,避免了传统简易的加工棚需要进行设计和计算形成施工方案,然后进行搭设等复杂程序,简化了施工过程,节约施工成本。
全部采用钢构件,通过独立单元内各构件的螺栓连接来实现自由拼装,装拆方便,还可进行循环使用,符合环保施工,绿色节能的现代施工新理念。
采用双层屋面桁架,可根据施工条件,在装配式加工棚的顶部加装防护板防止施工过程中坠落的物品对施工棚的破坏。
可根据工程需要在装配式加工棚的顶部四周设置广告牌桁架,实现加工棚生产和宣传双重功效。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施工现场临时原材料加工场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独立单元示意图。
图2是方钢柱顶节点详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屋面双重桁架详图一。
图5是屋面双重桁架详图二。
图6是方钢柱柱脚详图。
图7是图6的B-B剖视图。
图8是广告牌横向桁架详图。
图9是广告牌纵向桁架详图。
图10是广告牌转角桁架详图。
图11是三个独立单元拼装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方钢立柱、2-屋面桁架、2.1-上桁架、2.2-下桁架、2.3-端腹杆、2.4-上桁架中央腹杆、2.5-下桁架的中央腹杆、3-混凝土基础、4-柱底板、5-屋面板、6-方管钢、7-高强螺栓、8-连接板、9-螺栓孔、10-广告牌桁架连接孔、11-加劲板、12-纵向广告牌桁架、13-横向广告牌桁架、14-L型转角桁架、15-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87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大异形钢结构的组合式支撑系统
- 下一篇:一种拼接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