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绕式井下钢缆打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69046.X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3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拉玛依新科澳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1/12 | 分类号: | E21B31/12;E21B31/2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市禾工专利代理事务所 65108 | 代理人: | 刘永生 |
地址: | 833008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绕 井下 钢缆 打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钻井井下打捞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专用于打捞掉落井下的包括钢丝在内的具有一定柔性的钢缆等类材料的后端连接井上钢缆放入井内的打捞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石油钻井井内测试等工艺中,有时会发生钢丝断裂的状况,钢丝在井筒内上部是垂直斜靠在管壁上,下部因钢丝自身的重量压成团,由于现有技术没有专用打捞工具,主要是用弹钩或钢丝刷子进行打捞,抓握钢丝不准确,费时费力,因而造成劳动强度大,打捞成功率低,如果抓住下部成团的钢丝就会翻肠变成死团卡死,还易致使井下钢丝缠绕拧结成团,导致打捞失败,造成更严重的事故,相关适用技术方案公开较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用于打捞断落井下钢丝的工具装置,特别是能够准确抓握断落井下钢丝的上段并拉紧,牵引提升钢丝出井的专用打捞工具。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措施在于:绳帽前端连接叶轮,叶轮外缘有螺旋状叶片,叶轮前端连接拨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叶轮、拨杆在井下产生旋转并引出缠绕钢丝断头,然后便于抓握上提,简单实用、安全性强,工作稳定高效、经济,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绳帽1,轴承2,叶片3,叶轮4,钩齿5,挂齿6,拨杆7,旋齿8,平衡翅9,矛尖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绳帽1前端连接叶轮4,叶轮4外缘有螺旋状叶片3,叶轮4前端连接拨杆7。绳帽1后端外缘有螺纹。绳帽1后端通过螺纹连接钢缆。
绳帽1前端通过轴承2连接叶轮4。拨杆7前端有光滑凸尖的矛尖10。
拨杆7外缘固定弯向绳帽1方向的钩齿5。拨杆7外缘固定弯向前端的方向的挂齿6。拨杆7外缘固定旋齿8,旋齿8外延延长线成螺纹状。钩齿5、挂齿6和旋齿8作用在于抓散钢丝纠结,抓起或牵引出钢丝上端。
拨杆7外缘固定平衡翅9,一组两只以上平衡翅9对称分布在垂直于拨杆7中轴的外缘上。平衡翅9外端有分别沿拨杆7中轴向相反方向伸出的尖锐部位。平衡翅9一方面起到稳定拨杆7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在上提时挂出较小的钢丝结。
在使用时,绳帽1连接钢缆,从井口向下投送,当拨杆7前端的矛尖10触底探到钢丝纠结部位后上提,由于井下液体在叶轮4外产生涡流,使得叶轮4带动拨杆7自转,同时,由于轴承2使得绳帽1不旋转或少许旋转;叶轮4使得上提时通过井筒液产生阻力使叶轮4发生旋转,从而使其下面连接的拨杆7缠绕住井筒内的钢丝,这些钢丝缠绕在拨杆7上之后,由拨杆7上的各种结构的拨齿抓握,并拉紧,经上提出井后完成钢丝打捞工作。不会使钢翻肠变成死团卡死,造成事故。
在以上实施例中,未及叙述的如绳帽1连接钢缆技术,以及叶轮4技术等涉及实施的其他必要技术等采用现有技术,不再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拉玛依新科澳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克拉玛依新科澳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90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