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70678.8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8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利波;山卫东;王志敏;王彤;余强;蒋庆幸;丁伟;王爱平;蒋凯;崔建培;彭豪;鲍益富;孙协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康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奚胜元 |
地址: | 2130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脊柱 后路 动态 稳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治疗脊柱邻近节段病变的骨科植入物装置。特别是用于治疗脊柱小关节退变增生、I度退行性脊椎滑脱、椎管狭窄等疾病。
背景技术
脊柱在人体的功能主要是稳定相邻的椎体,保护神经不受各种运动及负荷导致的损伤,提供各个节段的固有运动;保持脊柱的整体性;在脊柱内部传递和分散负荷。这三点之间的平衡可能会因病变及外科手术而被破坏。脊柱邻近节段病变传统的手术治疗手段是刚性融合手术,使脊柱病变节段通过选择性的植骨融合成一体。虽然这种融合手术已经普遍使用并有较大的疗效,但是生理力学性变化及后遗症仍然可能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刚性融合后负荷分配改变,导致邻近节段的椎间盘、钩椎关节、小关节的活动度、剪力、张力、压力增加。因此,保留病变节段运动和负荷分配将有助于减轻邻近节段病变的严重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采用弹性假体和两个固定块,保留病变节段运动和负荷分配大大降低了上述邻近节段因负荷增大而病变的风险。
本发明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包括弹性假体和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分别安装在弹性假体的上平面与下平面上;其中固定块包括压块和两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安装在压块上,所述的固定杆和压块采用焊接或螺钉固定等方式连接,所述的固定杆为采用L形圆柱杆、L形椭圆形柱或L形矩形杆,所述固定杆包括头部和尾部,头部前段设置成圆锥形,头部外表面喷涂有羟基磷灰石涂层,固定杆尾部具有与压块固定的斜面或平面。所述的压块为圆弧形压块,所述压块带有圆弧凹槽,圆弧凹槽设置为脊柱后路髓腔孔相似外形;压块上设置有弹性假体连接孔,并具有一个与弹性假体上平面配合或下平面配合的端面。
弹性假体具有与两个固定块分别配合的上平面和下平面,所述弹性假体的上平面和下平面各具有与固定块上的压块配合的定位杆,所述的定位杆端部设置有螺纹或凹槽,两个固定块分别通过压块上的与弹性假体连接的孔套在弹性假体上平面和下平面的定位杆上,并采用螺帽或U型开口的弹性卡片固定成一体的。
弹性假体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的弹性材料采用医用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弹性假体形状与固定块的压块外形相似并稍大,弹性假体侧面一周均为凹线形。
所述的固定块的固定杆的尾部与压块的端面夹角为10°~30°。
所述的固定块的固定杆头部和尾部成90°角。
所述的固定杆的头部的锥形角度为30°~90°,所述的固定杆头部前段设置有凸台,便于采用骨水泥固定。
所述压块上设置有三个弹性假体连接孔。
所述弹性假体的上平面和下平面各具有三个与固定块的压块上的弹性假体连接孔配合的定位杆。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固定块的固定杆通过骨水泥固定在人体脊椎的椎弓根中,弹性假体安装在固定好的两个固定块中,当人体脊椎运动时,椎体承受的应力通过固定块传递到弹性假体上,由于弹性假体的弹性特征可以使两个固定块之间产生轴向旋转、侧弯、伸曲运动,同时也限制了脊柱过度的前后矢状位平移活动。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通过这些运动保留了脊柱的几乎全部运动,同时可以缓冲脊柱的承载力,分散有脊柱节段运动产生的应力,达到降低邻近节段的应力以避免邻近节段发生病变。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由于弹性假体采用了弹性材料,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的独特设计使其在手术后可以代替小关节的功能,对脊柱的中央和两侧区域进行完全解压,实现对被压迫的神经组织直接有效的减压。对比传统的融合手术,采用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不仅保留了脊柱的活动度,还恢复了脊柱病变区域的生物力学性能,阻止治疗节段及其邻近脊柱运动节段的非正常载荷,极大地避免了传统手术中邻近节段退化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领会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在本文提供了以下附图,并对所述附图进行了参考。应该注意,所给出的附图仅作为例子和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未限制说明和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范围。
图1是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分解示意图。
图2是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的弹性假体俯视图。
图3是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的弹性假体主视图。
图4是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的固定块俯视图。
图5是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的固定块主视图。
图6是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中弹性假体的定位杆的其中一种形式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康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康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06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耐酸聚酰亚胺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高速沉积制造薄膜太阳电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