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油管导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70946.6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6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轶石;汤靖;任浩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6 | 分类号: | B60R16/06;H05F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夏心骏;谭祐祥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张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管 导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油管导电装置,尤其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将加油枪头部的静电传导到车身上以避免静电累积的加油管导电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在多出产生静电,例如,车身与空气之间的摩擦、燃油在油箱壳体之间的摩擦都会在车体内产生静电。这些静电在车体上的存在是存在一定危险的,尤其是在燃油口附近的静电。当加油枪插入到加油口中进行加油时,加油枪和加油口之间进行摩擦,容易产生静电并且如果没有传导机构时这些静电会在加油口附近处积聚。当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在燃油口附近产生电火花。如果产生电火花时周边具有足够的氧气,会触发燃油的燃烧。这对车辆的安全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隐患。
因此,在车辆的研发过程中,通常设置有将燃油口附近的静电传导出去的导电装置,这些导电装置能够将燃油口的静电传导到车体上,从而避免了在燃油口附近处的静电积聚。
例如,公开号为CN201346992Y的中国授权专利涉及一种具有放电机构的加油管盖,其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外盖(1)和设置在所述外盖(1)下的螺纹壳体(2),其中,所述外盖(1)的下部内侧设有与加油管管口对应的、能够导电的放电结构(3),所述放电结构(3)向加油管的方向凸起,两个之间具有放电间隙(4)。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外界接触加油管盖的时候,加油管盖导电,外界的静电压力与加油管的静电压力不相等,静电随着静电压力的大小在放电间隙(4)中被释放出去。可见,该技术方案是将静电在放电间隙(4)中释放到空气中。
该技术方案显然存在一定风险,当静电电压足够大时,仍可能在放电间隙(4)处产生电弧或电火花。如其附图所示,放电间隙(4)处于加油口附近,这并不能完全消除可能引起的燃油燃烧的风险。
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的加油管导电装置,其能够有效地消除静电并且不存在安全风险,诚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油管导电装置,其结构简单,安全有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的加油管导电装置能够形成有效的导电传导路径,使得在加油之前将积聚在加油口附近的静电传导到车体上,并且在加油过程中将加油枪头上的静电通过导电传导路径迅速地释放出去。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油管导电装置,其包括有支撑元件、传导元件、结合元件,其中,
所述支撑元件设置在加油口附近并在加油时与加油枪头相接触,
所述传导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元件连接并沿着车辆的加油管本体的径向向外延伸,
所述结合元件将所述传导元件的另一端连接到车身,并且
所述支撑元件、所述传导元件和所述结合元件形成导电传导路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油管导电装置,优选地,所述加油管导电装置还包括有紧固元件,通过所述紧固元件将所述传导元件和所述结合元件连接到所述车身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油管导电装置,优选地,所述紧固元件为螺栓,所述结合元件、所述传导元件以及车身相应部位上设有用于所述螺栓的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油管导电装置,优选地,所述支撑元件采用导电塑料制成,并且所述支撑元件固定设置在加油管本体的轴向外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油管导电装置,优选地,所述支撑元件的开口大小与所述加油管本体的开口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油管导电装置,优选地,所述传导元件为长条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油管导电装置,优选地,所述传导元件贴靠车身并沿所述加油管本体的径向向外延伸。
容易理解,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加油管导电装置结构简单、实现方便,并且加油管导电装置与车身相连接的静电释放地点距离加油口相对较远,从而降低了加油时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或者优选的描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下的加油管导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结构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具体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09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安全气囊前部的吸能元件
- 下一篇:驾驶指示装置以及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