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贴片式的电子接口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71073.0 | 申请日: | 201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6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标;苏世梁;董恒;陈先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57 | 分类号: | H01R12/57;H01R13/648;H01R13/658;H01R13/73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301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贴片式 电子 接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片式的电子接口,特别适用于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等显示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行业所使用的电子接口都采用针脚式、引脚式,其采用过板插作业方式,也即通孔安装技术(简称THT),电子接口的引脚需穿过PCB板上的通孔后从背面焊接,存在焊接缺陷率高、浪费制程资源等缺陷。随着贴片式元件的大量应用,行业内贴片作业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传统的电子接口的引脚的竖直引脚结构亟待改进,以适合采用表面贴装技术(简称SMT)来作业,贴片元件的体积和重量只有传统插装元件的1/10左右,一般采用SMT之后,电子产品体积缩小40%~60%,重量减轻60%~80%。。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表面贴装技术的电子接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贴片式的电子接口,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至少一个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连接接触端子且向外伸出的引脚,所述引脚的末端为平整的片状结构。
所述引脚为弯折状结构。
所述基座上还设有固定端子,固定端子为裸露在基座外表面的金属引脚。
所述接触端子设有至少一个插孔。
所述基座为一塑胶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该电子接口采用表面贴装技术,组装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其稳定性和可靠性高、抗振性强、焊点缺陷率低;高频特性好,可减少了电磁和射频干扰;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参考图1~2,一种贴片式的电子接口,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有至少一个接触端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设有连接接触端子2且向外伸出的引脚3,所述引脚3的末端3-1为平整的片状结构。
上述引脚3为弯折状结构,如图2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复合视频端子,引脚3末端3-1的片状结构可以是由引脚3直接折成。
上述接触端子2设有至少一个插孔2-1,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D-Sub接口,其接触端子2设有多个插孔2-1。
上述基座1为一塑胶件,该塑件件除了固定功能之外,还起到支撑的作用。
上述基座1上还设有固定端子4,该固定端子4 为裸露在基座1外表面的金属引脚,具有较大面积并且和电子接口表面金属相连接,除了固定电子接口之外,还起到元件表面静电导引泄放和电场辐射遮蔽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接口经过SMT的改造后,所有的元件只有经过SMT制程,可避免使用人工手插、波峰焊高温等制程,极大地提升电子元件在作业过程中的可靠性,节省材料、能源、设备、人力、时间等。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应用于DVI接口、Tuner等电子接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10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化妆盒的电子设备
- 下一篇:电动车电池盒接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