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缸同步液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71243.5 | 申请日: | 201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1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厉荣;季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扬力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1/22 | 分类号: | F15B1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奚衡宝 |
地址: | 22512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 液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程控制液压回路,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四角部驱动平台同步升降的同步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机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在各环节均提出了自动化的要求。比如,激光切割机进料工序中,需要将板料水平固定在工作台上,这一过程需要板料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水平度,也就是说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现有的激光切割机,只有一个工作台,上一工件加工完毕后,退料,在进料,这一过程浪费了较长的时间,降低了效率。为此,本申请人研发了双工作台进料装置,其中一工作台在线加工时,可以在另一工作台上设置、固定待加工板料,大大节约了工作时间。
目前采用通过一进四出的同步马达实现四缸同步,使工作台能进行升降,进而实现送料。但该模式的成本较高,同步误差大,油路复杂,抗偏载能力差,功率损耗大,油温升高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在线自动补偿,进而确保四点同步升降的四缸同步液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分别驱动一水平台面四角的主缸A、副缸A、主缸B和副缸B,油泵,设在所述油泵与所述主、副缸之间的两油路换向控制阀组,和液压油箱,所述主缸的有杆腔、无杆腔和副缸的无杆腔、有杆腔之间通过二位四通电磁阀实现串、并联切换连接;所述主缸的有杆腔工作面积等于所述副缸的无杆腔工作面积。
两所述油路换向控制阀组包括三位四通电磁阀、液控单向阀、单向节流阀和溢流阀;所述溢流阀前接所述油泵与油箱、后接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后接所述液控单向阀,所述液控单向阀再接所述单向节流阀,所述单向节流阀连接所述主、副缸和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
还包括控制器,分别用于检测主、副缸A和主、副缸B的四个行程感应器;所述行程感应器和二位四通电磁阀分别连接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由两个相同的独立的串/并联缸同步回路组成,正常情况下,每个回路中的主副油缸通过串联实现同步。由于油缸的泄漏出现主副缸不同步时,可以将四油缸升至上死点,通过两位四通电磁阀将主副油缸切换成并联模式,等四油缸同步后,再切换回串接模式。系统在不工作时,泵出口液压油通过三位四通电磁阀直接流回油箱,没有压力损失,因此温升很小。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同步精度高,油路简单,抗偏载能力强,功率损耗小,温升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原理图
图中1是电机,21是油泵A、22是油泵B,31是主缸A,32是主缸B,41是二位四通电磁阀A,42是二位四通电磁阀B,51是副缸A,52是副缸B,61是三位四通电磁阀,71是液控单向阀,81是单向节流阀,91是溢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包括分别驱动一水平台面四角的主缸A31、副缸A51、主缸B32和副缸B52,油泵A21、油泵B22(优选双联泵,同排量双联泵能实现两个回路的供油量相同,以此实现四缸同步),设在所述油泵与所述主、副缸31、32、51、52之间的两油路换向控制阀组,和液压油箱,所述主缸31、32的有杆腔、无杆腔和副缸51、52的无杆腔、有杆腔之间通过二位四通电磁阀41、42实现串、并联切换连接;所述主缸31、32的有杆腔工作面积等于所述副缸的无杆腔51、52工作面积。
两所述油路换向控制阀组包括三位四通电磁阀61、液控单向阀71、单向节流阀81和溢流阀91;(下面以图1中右侧回路为例)所述溢流阀91前接所述油泵A21与油箱、后接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61,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61后接所述液控单向阀71,所述液控单向阀71再接所述单向节流阀81,所述单向节流阀81连接所述主、副缸31、51和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41。(图1中左侧回路的连接模式等同于右侧回路。)
还包括控制器,分别用于检测主、副缸A31、51和主、副缸B32、52的四个行程感应器;所述行程感应器和二位四通电磁阀41、42分别连接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扬力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扬力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12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