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伸缩式钻杆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71572.X | 申请日: | 201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3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郭聪聪;杨绍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17/07;E21B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郭鸿雁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 钻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杆,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向钻具输送液压油或压缩空气的伸缩式钻杆。
背景技术
建筑物的结构多样化和高度的不断提高对立柱的强度要求不断增加,即要求旋挖钻机成孔直径增大,孔深加长,因此钻进过程中遇到硬岩层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目前旋挖钻机的工作方式对硬岩的钻进效率低下,尤其对于坚硬岩层难以钻进,应对现状的主要解决办法是先用振动锤将岩层打碎再进行钻进的方式,效率非常低并且容易出现塌孔等现象。本专利申请人之前提出过一个新的钻进技术方案,是采用冲击破碎+钻齿切削方式,既利用硬岩冲击筒钻头工作时筒钻顶部冲击器的冲击力直接作用于岩石将其击碎,同时利用钻齿切削已经碎裂岩石的方式完成钻进工作,使上诉两功能在冲击筒钻头一个回转工作周期内一次实现并且不断循环工作,工作效率高且成本低廉,而本技术方案中需要对钻具不间断的提供液压油或压缩气体才能驱动其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钻进过程中能够输送液压油或压缩气体的伸缩式钻杆。
本实用新型伸缩式钻杆,包括内节钻杆,所述内节钻杆外逐层套接有若干外节钻杆,内节钻杆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与提引器相连接的上连接体,下端设置有用于与钻具相连接的下连接体,其中所述上连接体与下连接体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输气管或至少两根液压管,所述输气管或液压管位于内节钻杆内,其上端与上连接体上开设的连接孔相连通,所述下连接体内开设有与输气管或液压管数量相对应的气液通孔,所述输气管或液压管分别与气液通孔的内端相连通,所述气液通孔的外端用于与钻具的工作气液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伸缩式钻杆,其中所述连接孔上端还设置有气液软管,所述气液软管的下端通过连接孔与输气管或液压管相连通,气液软管的上端与气液泵站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伸缩式钻杆,其中所述输气管或液压管为刚性管,所述气液软管与输气管或液压管之间通过接头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伸缩式钻杆,其中所述输气管或液压管为软管,所述气液软管与输气管或液压管连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伸缩式钻杆,其中所述内节钻杆的下部设置有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伸缩式钻杆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伸缩式钻杆的内节钻杆内设置有输送液压油的液压管或者输送压缩空气的输气管,通过钻杆内的液压管或输气管将液压油或压缩空气输送到钻杆下端的钻具内,驱动钻具完成冲击破碎+钻齿切削的工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伸缩式钻杆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伸缩式钻杆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伸缩式钻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伸缩式钻杆包括内节钻杆1,内节钻杆1外逐层套接有三节外节钻杆2,内节钻杆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与提引器相连接的上连接体3,下端设置有用于与钻具4相连接的下连接体5,上连接体3与下连接体5之间设置有两根液压管6,液压管6位于内节钻杆1内,其上端与上连接体3上开设的连接孔7相连通,下连接体5内开设有两个气液通孔8,两根液压管6分别与两个气液通孔8的内端相连通,气液通孔8的外端用于与钻具4的工作气液口相连通,其中一个气液通孔8与钻具4的进油口相连通,另一个气液通孔8与钻具4的回油口相连通。连接孔7上端还设置有气液软管9,气液软管9的下端通过连接孔7与液压管6相连通,气液软管9的上端与气液泵站相连通,液压管6为软管,气液软管9与液压管6连为一体。内节钻杆1的下部设置有减震装置10,该减震装置10与现有技术中机锁式钻杆的减震装置相同,在此不做累述。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是利用液压油来驱动钻具完成冲击破碎+钻齿切削的工作,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压缩空气来驱动钻具工作。将内节钻杆1内的液压管6替换成输气管6’,输气管6’的数量最少可以为一根,只用来向钻具4提供压缩空气,钻具4排出的气体可以直接外排,而没有必要进行回收。
除上述实施方式之外,输气管6’或液压管6的数量也可以为多根,输气管6’或液压管6也可以为刚性管,气液软管9与输气管6’或液压管6之间通过接头相连通。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15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极片成型加工方法
- 下一篇:相变存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