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悬架顶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72277.6 | 申请日: | 201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3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史美杰;陈叙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泛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3/00 | 分类号: | B60G13/00;F16F15/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83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器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减震器上用于连接车身的悬架顶胶。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100555806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弹性支撑结构,采用减震器分别与底板和支架相联接,电机与支架相联接,通过支顶螺钉支顶底盘,螺母锁紧支顶螺栓,底板与底盘联接。但是这种减震器支撑结构不能承受较大的载荷以及剪切力,并且结构较为复杂,安装起来比较麻烦,不易更换。
中国专利CN201300688公开了一种可调减震器气囊,包括上空气腔、下空气腔,所述上空气腔与下空气腔通过上、下空气腔连接橡胶带连接;上空气腔顶部设有上空气腔密封胶圈并固定在减震器上支座上;下空气腔底部设有下空气腔密封支座并设置在减震器上;上空气腔密封胶圈、上空气腔、上、下空气腔连接橡胶带、下空气腔、下空气腔密封支座形成密封空气室;上空气腔一侧与充气管连通,充气管连接电动充气泵,驾驶室内控制开关与电动充气泵连接。但是这种减震器支撑结构成本较高,不适于广泛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减震器支撑结构复杂、不易拆装、不能承受较大的载荷以及剪切力、成本较高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悬架顶胶,结构简单紧凑,易于拆装更换,能承受较大的载荷以及剪切力,并且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架顶胶避免减震器等部件的刚性摩擦,减震功能较强,并且减少了转向迟缓现象的发生,保证压力轴承的安装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它包括外骨架和内孔骨架,所述外骨架和内孔骨架之间设有一体硫化成型的橡胶体,所述内孔骨架内设有压力轴承。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减震器上部,用于固定减震弹簧和减震器,连接车身,起到隔离、减震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采用橡胶体和内外骨架硫化成型这种复合形防震结构,能承载较大载荷及剪切力。本实用新型利用橡胶内摩擦特性,将车身重力、路面产生的冲击能量进行吸收,从而达到减震目的;而内外骨架结构能增加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刚度,减少了转向迟缓现象的发生,同时内孔骨架还起到固定压力轴承作用,两者固定在一起能保证轴承的安装精度,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外骨架为带有托盘的碗形骨盆结构,所述托盘上设有若干铆压螺栓。铆压螺栓用于与车身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外骨架的最高点低于所述内孔骨架的最高点。这样当内孔骨架受到冲击力时,可以将冲击力经过橡胶体,再分散到外骨架上,使得本实用新型承受负载能力加强。同时还便于压力轴承的检查与添加润滑油。
作为优选,所述外骨架的轴心线和所述内孔骨架的轴心线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体下端面呈内凹状。橡胶体下端面与减震弹簧或减震器部件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内孔骨架上设置有轴承支承部,该轴承支承部包括支承轴承的凸台平面。凸台平面用于固定支撑压力轴承,保证压力轴承连接时的安装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内孔骨架的轴心线与垂直于所述凸台平面。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易于拆装更换,能承受较大的载荷以及剪切力,避免减震器等部件的刚性摩擦,防尘减震功能较强,并且减少了转向迟缓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压力轴承的安装精度。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孔骨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外骨架;11、托盘;12、铆压螺栓;2、内孔骨架; 21、凸台平面;3、橡胶体;4、压力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悬架顶胶,如图1、2 、3所示,它包括外骨架1和内孔骨架2,外骨架1为带有托盘11的碗形骨盆结构,托盘11上设有三个铆压螺栓12,外骨架1和内孔骨架2之间一体硫化成型有橡胶体3,橡胶体3下端面呈内凹状,外骨架1的最高点低于内孔骨架2的最高点,内孔骨架2上制有轴承支承部,该轴承支承部包括支承轴承的凸台平面21,内孔骨架2上的凸台平面21上固定有压力轴承4,外骨架1的轴心线和内孔骨架2的轴心线重合,并且两者垂直于凸台平面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泛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泛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22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教练车的传动装置
- 下一篇:水晶玻璃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