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超声珩磨工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72721.4 | 申请日: | 201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1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温贻芳;钱东东;易强;陈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瑞赛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3/08 | 分类号: | B24B33/08;B24B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1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超声 磨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珩磨加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可适用于大批量工业生产的超声珩磨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见诸于文献及实际应用的超声珩磨装置,其结构存在一定缺陷,大多未能充分考虑其投入实际生产的可行性。一方面,珩磨部的刚性均较差,难以支撑其实际珩磨过程中的负荷;另一方面未能充分考虑在实践运用中,珩磨条磨损后如何高效快捷更换的问题。现有珩磨条在磨损后,只能将整个装置进行拆解,再重新装配。这在实践运用中,既带来程序繁琐的问题,更难以满足批量化生产的需求。同时,由于未能很好地考虑换能器的密封性能,长时间的工作后,珩磨油易渗入换能器,降低换能器的工作寿命,影响加工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新型的超声珩磨工具,以解决批量工业生产中珩磨条磨损、且更换珩磨条需要拆卸整个装置再组装的繁琐问题,同时避免珩磨油渗入换能器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新型的超声珩磨工具,包括超声振动部、珩磨部及连接两部分的挠性套杆,所述珩磨部包括本体、嵌设于本体的油石座、穿接于本体轴部的推杆以及贴装于油石座表面的油石,所述超声振动部的进给顶杆在挠性套杆中顶压连接所述珩磨部的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套杆的一端一体固接于珩磨部,而另一端周向设置两个以上螺孔,螺接固定于超声振动部的变幅杆之上。
优选的,所述珩磨部的本体中开设有四至八条槽部,所述油石座设于槽部内沿本体径向移动,且槽部与油石座在轴向上保持0.01mm-0.02mm的超声振动预留间隙。
优选的,所述超声振动部具有换能器座、轴承压盖、换能器套围成的外壳单元,所述换能器座内部设有压电陶瓷座及陈设其中的压电陶瓷片;所述超声振动部具有呈塞状接合换能器座的变幅杆、呈环形套接在换能器座相对压电陶瓷片外侧的集电环以及穿透换能器套的电刷座及其电刷,所述电刷的引线伸出于电刷座与外界相连,所述进给顶杆穿接于超声振动部的轴心。
更进一步地,所述变幅杆与换能器座的贴合面上设有内防油圈;所述轴承压盖与换能器座的接合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外防油圈。
优选的,所述进给顶杆在与推杆相顶接的端部设有防转圈。且所述进给顶杆在防转圈与变幅杆端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和弹簧卡圈。
本超声珩磨装置充分考虑到实际生产过程的需要,克服前述的不足,对珩磨条更换、换能器密封、芯轴防转、软材料防拉伤等实际问题进行了结构改进和功能拓展,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实用性强,可以适用于大批量工业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超声珩磨工具的轴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超声珩磨工具的A-A向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超声珩磨工具包括超声振动部2、珩磨部1及连接两部分的挠性套杆3,该珩磨部1包括本体11、嵌设于本体的油石座12、穿接于本体轴部的推杆14以及贴装于油石座表面的油石13,该超声振动部的进给顶杆21在挠性套杆中顶压连接珩磨部的推杆14。其中该挠性套杆3的一端一体固接于珩磨部,具体而另一端周向设置两个以上螺孔31,螺接固定于超声振动部2的变幅杆22之上。进一步细化来看:
该珩磨部1的本体11中开设有四至八条槽部111,该油石座12设于槽部111内沿本体径向移动(如图2所示),且槽部111与油石座12在轴向上保持0.01mm-0.02mm的超声振动预留间隙a。
该超声振动部2具有换能器座231、轴承压盖232、换能器套233围成的外壳单元,该换能器座231内部设有压电陶瓷座234及陈设其中的压电陶瓷片24;该超声振动部还具有呈塞状接合换能器座231的变幅杆22、呈环形套接在换能器座231相对压电陶瓷片24外侧的集电环25以及穿透换能器套的电刷座及其电刷,该电刷的引线伸出于电刷座与外界相连。
此外,该进给顶杆21穿接于超声振动部2的轴心;该变幅杆22与换能器座231的贴合面上设有内防油圈41;且该轴承压盖与换能器座的接合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外防油圈。
从该挠性套杆部分的结构来看,其与珩磨部相固接是通过高温焊接的方式有效连接的,而其与变幅杆通过螺钉螺接固定的方式有效连接,其内部的进给顶杆21在与推杆14相顶接的端部设有防转圈32。且该进给顶杆21在防转圈32与变幅杆端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33和弹簧卡圈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瑞赛精密工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瑞赛精密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27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专用于制作端子套圈的模具
- 下一篇:移动轻便型真空吸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