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车双刷电动雨刷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73534.8 | 申请日: | 201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2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广明;张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广明;张生 |
主分类号: | B60S1/08 | 分类号: | B60S1/08;B60S1/24;H02K13/00 |
代理公司: | 吉林大华铭仁律师事务所 22208 | 代理人: | 萧金山 |
地址: | 13002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车 电动 雨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交通工具上使用的雨刷器,特别是在机车上使用的一种电动雨刷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在内燃、电力机车上使用的电动雨刷器,电机的定子均由二块永磁铁组成,为实现电机二级变速,电机采用二极三刷,电机运行不稳定,易产生火花烧毁换向器,影响电机使用寿命;该电机磨损下来的碳粉沫,也不易被清除,容易形成局部堆积造成短路烧毁电机;
另外,该电动雨刷器电机的功率小,只能一台电机带动一个雨刷总成,由于机车驾驶室前挡风玻璃横向面积较大,必须采用双刷,由两台电机带动,成本高、电能消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机车双刷电动雨刷器,该实用新型结构相对简单,使用、维修方便,电机使用寿命长,不污染环境并可一机带动双刷,降低成本,节约电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与机车电源相电连的直流电机,及其由直流电机带动的蜗杆蜗轮减速机构、曲柄连杆传动机构、雨刷总成及其雨刷调速装置;
其中,直流电机的定子由四块永磁铁构成,电机的换向器设置在电机转子后端的电机后端盖内,在电机后端盖的侧面设置有四个与电机轴向相垂直的碳刷握,在碳刷握内装有碳刷;在电机的前端盖内,电机转子前端的电机轴上设置有内置风扇,并在电机前端盖和后端盖上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在蜗杆蜗轮减速机构中的蜗轮轴和偏心夹紧块固定连接,在偏心夹紧块上设置有偏心夹紧块定位轴,偏心夹紧块定位轴与大连杆的一端轴接,大连杆30的另一端,通过大连杆a轴和大连杆b轴分别与小连杆a和小连杆b的一端轴接,小连杆a和小连杆b的另一端又分别与摆动轮上的摆动轮a轴和摆动轮b轴轴接,摆动轮与主轴固定连接;在主轴上同时还固定有主动摆杆连接板,主动摆杆连接板与从动摆杆的一端轴接,从动摆杆的另一端与固定在从动轴上的从动摆杆连接板轴接,主轴与从动轴分别于两个雨刷总成相连。
在电机的后端盖的外侧设置有风罩,在风罩的出风口设置有吸附和收集碳粉作用的纱网。
另外,雨刷调速装置采用可对电机实行无极变速的集成电路调速装置,并可通过遥控器实现对雨刷器的自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电机设置四极四刷体积小、功率大,运行稳定、不易产生火花,电机使用寿命长,并可一机带动两刷,降低了雨刷器总成本,节省了能源;同时,由于在电机的前端盖内设置有内置风扇,在电机后端盖内设置有电机换向器,并在电机前端盖和后端盖上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因此,避免了碳粉沫在电机内堆积造成电机短路烧毁电机;另外,由于在电机的后端盖的外侧设置有风罩,并在风罩的出风口设置有吸附和收集碳粉沫作用的纱网,避免了碳粉沫对驾驶室内空气、设备仪器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的k向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气线路示意图;
其中:1-电机 2-后端盖 3-后端盖出风口 4-前端盖 5-前端盖进风口6-风扇 7-永磁铁 8-蜗杆 9-蜗轮 10-电机转子 11-风罩 12-换向器13-碳刷握 14-碳刷调节蜗杆 15-碳刷 16-弹簧 17-碳刷盖 18-减速箱19-蜗轮轴 20-偏心夹紧块 21-纱网 22-主轴 23-从动轴 24-主动摆杆连接板 25-从动摆杆连接板 26-从动摆杆 27-固定杆 28-偏心夹紧块定位轴 29-变速箱 30-大连杆 31-小连杆 32-摆动轮 33-雨刷总成34-雨刷器调速装置 35-电子信号接收器 36-遥控器 37-摆动轮b轴38-大连杆b轴 39-大连杆a轴 40-摆动轮a轴 41-小连杆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广明;张生,未经李广明;张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35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