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航式合成孔径声呐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73616.2 | 申请日: | 201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6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忠辉;杨海鹏;罗云虎;杨邦清;雷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52 | 分类号: | G01S7/52;G01S15/8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3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孔径 声呐 平台 | ||
1.自航式合成孔径声呐平台,包括整流罩板(1)、接收阵列模块(2)、SAS数据处理及存储模块(3)、发射阵列模块(4)、能源模块(5)、AUV控制及传感器模块(6)、推进及舵机模块(7)和无线传输模块(8),其中整个平台内部由左至右依次是接收阵列模块(2)、SAS数据处理及存储模块(3)、发射阵列模块(4)、能源模块(5)、AUV控制及传感器模块(6)和推进及舵机模块(7),无线传输模块(8)安装在推进及舵机模块(7)的外围,能源模块(5)分别与接收阵列模块(2)、SAS数据处理及存储模块(3)、发射阵列模块(4)、AUV控制及传感器模块(6)、推进及舵机模块(7)和无线传输模块(8)相连并为各个模块供电;接收阵列模块(2)、SAS数据处理及存储模块(3)、发射阵列模块(4)、能源模块(5)和推进及舵机模块(7)分别与AUV控制及传感器模块(6)连接并由AUV控制及传感器模块(6)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航式合成孔径声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外形采用各模块共用线形的形式,各模块之间用锲环连接和O形圈密封,由铝合金骨架和整流罩板(1)组合为流线型外形的自航合成孔径声纳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361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短信预警的气候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充电器产品自动测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