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颗粒场紧凑式数字全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73774.8 | 申请日: | 201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4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岑可法;吴学成;陈玲红;周昊;邱坤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G01N15/02;G01P5/2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 紧凑 数字 全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颗粒场的数字全息测量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颗粒场紧凑式数字全息装置。
背景技术
多相流领域的发展对全场三维、瞬态和实时的颗粒场测量技术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全息方法是其中的重要方法,发展潜力巨大。全息技术同时记录颗粒散射光的光强和相位信息,从而获得颗粒在三维空间的位置、粒径和速度等信息,具有瞬时冻结三维流场和永久保存的特点。数字全息技术是一种以CCD电荷耦合器为探测器来记录颗粒全息图,并利用数字重建方法完成重构的技术。由于数字全息技术采用CCD代替早期全息技术中采用的全息干板,避免了繁杂费时的显影定影等干板处理和光学重建,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令人感到不足的是,目前的数字全息装置均采用简单的Gabor共轴模式,即激光光束照射到颗粒场,颗粒的前向衍射光作为物光,激光光束中未被散射的光作为参考光。Gabor模式相对比较简单,对激光相干性要求也比较低,但激光发射单元和CCD接收单元同轴布置在被测对象的两边,只能用于较小流场的测量,无法应用到工业现场较大尺度流场测试。此外,Gabor模式还要求被测流场两侧开口,因此,限制了数字全息技术在多相流颗粒场尤其是实际工业流场中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一种颗粒场紧凑式数字全息装置。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颗粒场紧凑式数字全息装置,包括激光光源、空间滤波器和准直扩束镜;激光光源、空间滤波器、准直扩束镜、分束器和第一半透半反镜沿激光光源的发射方向依次顺序布置;在与激光光源的发射方向呈90°的方向上,分束器、衰减器和第二半透半反镜依次顺序布置;在与激光光源的发射方向呈相反的方向上,全反镜、第二半透半反镜、成像镜头和CCD探测器依次顺序布置,且全反镜的位置与第一半透半反镜相对应;CCD探测器通过信号线连接至计算机。
本实用新型中,激光光源是一台单纵模半导体激光器;空间滤波器和准直扩束镜是一个能将激光光束进行空间滤波、扩束和准直的光学系统;分束器是能将激光光源发出的光束分为反射光束和透射光束各占50%的介质膜板;第一半透半反镜和第二半透半反镜是能将光束分为反射光束和透射光束各占50%的介质膜板;衰减器是能够按一定比例衰减入射光线光强的光学器件;成像镜头是一个高通光孔径的镜头;CCD探测器是一种电荷耦合器CCD;待测颗粒场是待研究的在某一空间运动的颗粒群;计算机是用来实时重构CCD探测器上记录的并已数字化了的颗粒场全息图。
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装置的颗粒数字全息图的获取方法,包括:
(1)将待测颗粒场置于第一半透半反镜之后的激光光路上;
(2)激光光源发射的光束经空间滤波器的滤波处理、准直扩束镜的准直和扩束处理后,由分束器分为光束A和光束B两路输出;其中,光束A经过衰减器后照射到第二半透半反镜上,光束B透过第一半透半反镜后照射到待测颗粒场;
(3)待测颗粒场中产生的后向散射光C由第一半透半反镜和全反镜反射后,与光束A在第二半透半反镜中相遇产生颗粒全息图,并经成像镜头投射至CCD探测器,CCD探测器将获取的颗粒数字全息图传送至计算机中存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在CCD探测器前面配备成像镜头,可以方便地控制全息图的记录平面,尤其是能够保证记录平面在第一半透半反镜右侧;而在传统Gabor无成像透镜全息装置中,全息图记录平面只能为CCD探测器传感器平面。
(2)由于采用了颗粒的后向散射光作为物光,从而激光发射和CCD接收可以布置在同一侧,使数字全息系统紧凑和便携,为数字全息的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测量装置的布置和测量原理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激光器;2空间滤波器;3扩束镜;4分束器;5第一半透半反镜;6全反镜;7第二半透半反镜;8衰减器;9成像镜头;10 CCD探测器;11计算机;12待测颗粒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想是:以颗粒的后向散射光代替前向衍射光作为物光波,把CCD接收单元移到激光发射单元侧,并在CCD探测器前面配置高通光孔径成像镜头,以获得合适的记录距离,从而构成一套紧凑型的基于颗粒后向散射的数字全息装置。对所拍摄的颗粒全息图进行数字重建,获得被测颗粒场中颗粒的空间位置、粒径和速度等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37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