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伸缩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74370.0 | 申请日: | 201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2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风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大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18 | 分类号: | B65G47/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缪利明 |
地址: | 20170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伸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带输送机配件,具体涉及到一种复合伸缩机。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广泛应用于现代化的各种工业企业中。在矿山的井下巷道、矿井地面运输系统、露天采矿场及选矿厂中,广泛应用带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具有输送距离长、运量大、连续输送等优点,而且运行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和集中化控制,尤其对高产高效矿井,带式输送机已成为煤炭开采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的关键设备。
胶带机是将物料放置于围绕成管状的胶带内,由该胶带进行承载和搬运的连续运输机械。胶带由拉紧装置给予适当的张紧力,并依靠与驱动辊之间的摩擦力运行,形成了闭合回路。
通用带式输送机由输送带、托辊、滚筒及驱动、制动、张紧、改向、装载、卸载、清扫等装置组成。
现有的散料输送转运设备,不能够实现多点给料、功能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复合伸缩机。以解决现有的散料输送转运设备,不能够实现多点给料的问题。该实用新型适用于通用带式输送机。
本实用新型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复合伸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装置;驱动装置;供料装置;输送装置;给料装置;所述车体装置受驱动装置的控制,变换给料位点;所述供料装置将物料通过输送装置传输至给料装置;
所述车体装置包括:一沿着轨道移动的车体,所述车体下方的车轮组与轨道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变频驱动系统和扁平拖缆;
所述供料装置包括:悬挂支架和电缆车轨道;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头部滚筒、尾部滚筒、输送带、设置于悬挂支架上的悬挂托辊组、设置于车体的上托辊组和车体上的下托辊组;
所述给料装置包括:给料漏斗、分离器和分离漏斗。
其中,所述轨道的边缘设置限位的冲止挡。
所述车体的外侧设置检修平台及走道。
其中,所述变频驱动系统与发出停机信号的接近开关信号连接,所述车体上设置防止车体移动的液压夹轨器。
其中,所述挂支架与悬挂托辊组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分离器与浮动支承式铰支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转运能力可达20000t/h。
2.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多点给料。
3.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机构采用嵌套伸缩式。
4.上部固定托辊组(悬挂托辊组440)采用全悬挂式结构。
5.车体110的固定方式为液压夹轨器230进行液压夹轨锚定,防止车体110在行走轨道130上移动。
6.设有浮动支承式铰支架530来安装除铁器、采取样机、除大块器等分离器520,解决了移动转运点不能安装分离器的问题,浮动支承式铰支架具有自平衡特点。
7.驱动装置200采用变频驱动系统210、扁平拖缆240供电系统,使车体110的启动、运行、停机平稳,安全可靠,结构紧凑,占用空间更小。
8.车体110的周边均有检修平台及走道170,安装、检修、维护方便,安全可靠,更具有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放大图。
附图标记:
车体装置100、车体110、车轮组120、轨道130、冲止挡140、检修平台及走道150;
驱动装置200、变频驱动系统210、液压夹轨器230、扁平拖缆240;
供料装置300,悬挂支架310、电缆车轨道320;
输送装置400,头部滚筒410、尾部滚筒420、输送带430、悬挂托辊组440、上托辊组450、下托辊组460;
给料装置500、给料漏斗510、分离器520、浮动支承式铰支架530、分离漏斗5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复合伸缩机,如图1所示,包括:车体装置100;驱动装置200;供料装置300;输送装置400;给料装置500。车体装置受驱动装置的控制,变换给料位点;所述供料装置将物料通过输送装置传输至给料装置。
车体装置100包括:车体110、车轮组120、轨道130、冲止挡140、检修平台及走道150。
车体110的下方的设车轮组120,车轮组120与轨道130连接;从而车体110沿着轨道130移动。
轨道130的边缘设置限位的冲止挡1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大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大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43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行车
- 下一篇:底盘车架与副车架连接限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