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垂直运输吊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75270.X | 申请日: | 201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4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宁;张博;严晓伟;夏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22 | 分类号: | B66C1/2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8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直 运输 吊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垂直运输中所使用的吊架。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现场,如厂房建筑、高层建筑,外墙、隔墙的封闭会采用小砌块砌筑,砌块在现场码放的平面也不是很集中。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准备两个大的焊有吊耳材料斗,将材料斗装满后,用塔吊运送到指定位置,再从材料斗中将材料卸出来,或者使用开一边口的材料斗,运送到指定位置后,将材料从斗里倒出来,这样施工现场比较凌乱,而且开口斗极不安全,四周封闭的斗卸材料的时候非常缓慢,甚至会制约整个施工工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安全快捷的垂直运输吊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垂直运输吊架,主要由围栏框架、承重钢管和与围栏框架相连的吊耳组成,其中:围栏框架的上部和底部为敞口,承重钢管位于围栏框架底部的敞口处且与吊耳下部的孔活动相连。
所述围栏框架主要由竖直钢筋和与之相连的且均匀分布的多根横钢筋组成。
所述吊耳包括上部吊耳、下部吊耳,它们与围栏框架上的两根竖筋组成一个封闭的倒圆角长方形,这样的封闭倒圆角长方形有四个,对称分布在围栏框架上,上部吊耳、下部吊耳超出围栏框架的外边缘水平钢筋各140-160mm。
所述的承重钢管,其中一头焊有起保护作用的防滑勾,另外一头距离端头90-105mm的地方钻有供插销相连的孔。
所述的插销,其上部是圆弯勾,下部是直段。
在承重钢管和围栏框架底部之间设有钢模板。
本实用新型以钢模板为砖托,使垂直运输吊架的较小外形更容易运到一些施工死角;抽出承重钢管,吊走垂直运输吊架即完成了吊运过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主要有益效果:
1. 有效防止了材料垂直运输中,材料因颠簸而产生的垮塌、坠落。
2. 吊耳与围栏框架是一个整体,不仅方便使用,而且快捷安全。
3. 结构简单,容易制作。
4. 采用钢筋、钢管为主要材料,具有就地取材、经济、实用的特点,易于推广。
5. 材料的码放保持原样,重新清理材料所耗费的时间、人工为零。
6. 承重钢管上焊有防滑勾,能安装插销,使吊运过程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垂直运输吊架的实施的立体图(插销侧)。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垂直运输吊架的实施的立体图(防滑勾侧)。
图3 为本实用新型垂直运输吊架的起吊时示意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垂直运输吊架的起吊前示意图。
图中:1.上部吊耳;2.围栏框架;3.插销;4.承重钢管;5.钢模板;6.下部吊耳;7.防滑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垂直运输吊架,其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主要由围栏框架2、承重钢管4和与围栏框架2相连的吊耳组成,其中:围栏框架2的上部和底部为敞口,承重钢管4位于围栏框架2底部的敞口处且与吊耳下部的孔活动相连。
所述吊耳包括上部吊耳1、下部吊耳6,它们与围栏框架2上的两根竖筋组成一个封闭的倒圆角长方形,采用直径16mm的圆钢或者螺纹钢制作而成,这样的封闭倒圆角长方形有四个,对称分布在围栏框架2上,上部吊耳、下部吊耳超出围栏框架2的外边缘水平钢筋各140-160mm,或者依据实际需要而定。
所述围栏框架2采用直径12mm的圆钢或者螺纹钢制作,该围栏框架主要由中间的竖直钢筋和与之相连的且均匀分布的多根横钢筋组成。竖直钢筋与横钢筋根据所吊装材料的体积大小来决定间距疏密的分布。
所述承重钢管4为建筑钢管,长度约650mm,如图2-图4所示:其中一头焊有起保护作用的防滑勾7,另外一头距离端头90-105mm的地方钻了直径13mm的孔为插销3的孔,插销3采用直径12mm的圆钢制成,上部是圆弯勾,下部是直段。
在承重钢管4和围栏框架2底部之间设有钢模板5。
所述钢模板5在施工现场是用的比较多的材料,钢模板5尺寸为1500×300×55规格的是本例所用,也可以用其他材料做材料托板。模板大小也可根据所吊装材料的体积大小确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垂直运输吊架,其在建筑施工现场垂直运输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52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350吨立料翻料平行钳口工装装置
- 下一篇:电梯轿门的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