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三轴向的经编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75747.4 | 申请日: | 201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2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孙国辉;郭品一;廖家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天常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21/16 | 分类号: | D04B2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吕书桁 |
地址: | 2131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轴向 编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多轴向经编机编织而成的经编织物,特别是涉及一种在零度及正、负四十五度方向的三轴向经编织物。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风力发电叶片、船艇等增强材料的经编织物,尤其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三轴向玻璃纤维经编织物,其由正四十五度方向的纬纱排列构成的第一纱层,负四十五度方向的纬纱排列构成的第二纱层,零度方向的经纱排列构成的第三纱层以及将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纱层捆绑编织成为一体且位于零度方向的捆绑纱构成,所述正、负四十五度方向的纬纱的号数均为300 tex,零度方向的经纱的号数为2400 tex,捆绑纱的号数为8.3 tex;在作为风力发电叶片增强材料时,对应于风力发电设备较为理想的一种三轴向玻璃纤维经编织物,其克重为1177 ± 3% g/m2,并且要求零度方向的经纱克重为567 g/m2,正、负四十五度方向的纬纱克重分别为301g/m2,而在生产时,由于对各方向经纬纱的密度和纱线品种控制得不准确,织物达不到或超过额定的标准克重,从而使得制成的叶片无法满足风力发电设备所需要求,甚至在使用过程中损坏发电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各方向纱线的密度和纱线品种设置准确,从而使织物克重达到1177 ± 3% g/m2的三轴向经编织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一种具有三轴向的经编织物,由正四十五度方向的纬纱排列构成的第一纱层,负四十五度方向的纬纱排列构成的第二纱层,零度方向的经纱排列构成的第三纱层以及将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纱层捆绑编织成为一体且位于零度方向的捆绑纱构成,所述正四十五度方向的纬纱的号数为300 tex,所述零度方向的经纱的号数为2400 tex,所述捆绑纱的号数为8.3 tex,所述负四十五度方向的纬纱的号数为600tex,所述正四十五度方向的纬纱密度为472根/米,所述负四十五度方向的纬纱密度为236根/米;所述零度方向的经纱密度为236根/米,所述零度方向的捆绑纱密度为236根/米,在所述捆绑纱上的线圈密度为330个/米。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正四十五度方向的纬纱、负四十五度方向的纬纱和零度方向的经纱均为玻璃纤维纱,所述捆绑纱为涤纶纱。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负四十五度方向的纬纱号数为600tex,正四十五度方向的纬纱密度为472根/米,负四十五度方向的纬纱密度为236根/米;零度方向的经纱密度为236根/米,零度方向的捆绑纱密度为236根/米,在捆绑纱上的线圈密度为330个/米。这样生产出的织物,正、负四十五度方向纬纱的克重均为301g/m2, 零度方向经纱的克重为567g/m2, 捆绑纱克重为8.2g/m2, 因而这种结构的织物达到了克重1177 ± 3%g/m2,从而满足了产品的使用要求,并保证了风力发电叶片等产品的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织物的底层为第一纱层,中间层为第二纱层,顶层为第三纱层。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织物的结构更为可靠,在使用中能达到最佳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经编织物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经编织物中捆绑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所示的一种具有三轴向的经编织物,由正四十五度方向的纬纱1排列构成的第一纱层,负四十五度方向的纬纱2排列构成的第二纱层,零度方向的经纱3排列构成的第三纱层以及将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纱层捆绑编织成为一体且位于零度方向的捆绑纱4构成,所述正四十五度方向的纬纱1的号数为300 tex,所述零度方向的经纱3的号数为2400 tex,所述捆绑纱4的号数为8.3 tex,所述负四十五度方向的纬纱2的号数为600tex,所述正四十五度方向的纬纱1密度为472根/米,所述负四十五度方向的纬纱2密度为236根/米;所述零度方向的经纱3密度为236根/米,所述零度方向的捆绑纱4密度为236根/米,如图2所示,在所述捆绑纱4上的线圈4-1密度为330个/米,即在捆绑纱4的长度方向上,线圈4-1的数量为每米330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天常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天常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57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动缝伞机
- 下一篇:半精纺梳理机构的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