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样本转移箱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76453.3 | 申请日: | 2010-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1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刘京梅;李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28 | 分类号: | C12M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任凤华 |
地址: | 10007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样本 转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样本转移箱。
背景技术
2003年暴发SARS疫情后,新加坡、台湾及北京相继发生实验室SAILS病毒泄露,造成人员感染事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敲响了警钟。也表明了加强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对公众、环境和国家的安全负责,也是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保护。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规范》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它规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保护实验人员和公众健康的宗旨,使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真正步入法制化轨道。它的颁布和实施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标志着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工作步入了科学、规范和发展的新阶段。
实验室是病原微生物的集散地之一,经历了SARS那场全民皆兵,惊心动魄的战斗。了解到国内外多次发生实验室的实例,令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存在着许多被实验室内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风险。近年来,新现(或再现)病原微生物如HIV、丙肝病毒、H1N1以及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成为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和生物安全关注的新重点,更是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生物安全防护对实验室工作人员乃至对我们全人类的重要性。因此,落实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对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控制,事关国际民生,意义深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样本转移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样本转移箱,包括一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箱盖,其中,所述箱盖的边缘设置有一圈开口向所述箱体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箱体的上边缘相应;所述箱盖与所述箱体通过密封扣密封连接。
进一步,上述箱体侧壁上设有一圈向下的外翻边;所述密封扣包括设置在所述箱盖上的密封板和设置在所述密封板的内侧的可卡在所述外翻边下端的突起;所述突起为至少一个。
上述密封扣具体可以为4个,均匀分布在所述箱盖上。
优选地是,上述箱盖的凹槽内设有密封圈。
上述箱体的底部设有防滑结构。
上述箱盖上面可印有特殊的警示标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样本转移箱整体可高压灭菌和化学消毒;密封圈和密封扣可保证密封性;抗滑底面保证样本转运时的稳定牢固。可在医疗、疾病预防控制、检验检疫等机构内部广泛使用,以提高生物样本在传送过程中的安全防护能力,使样本不会因为意外事件产生泄漏及污染。本样本转移箱通过国际标准所规定的跌落试验、防泄漏试验、防水试验、高压、高低温测试实验,消毒灭菌方式灵活,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同质价优,性价比高,可反复消毒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转移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移箱的箱盖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移箱的箱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下述实施例中,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转移箱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移箱包括箱体1和设置在箱体1上的箱盖2。进一步,从图2可看出,箱盖2的边缘设置一圈开口向箱体1的凹槽21,该凹槽21的形状大小与箱体1的上边缘11相应(图3),并且该凹槽21内还设置有硅胶密封圈(图中省略),这样箱体1的上边缘11可抵在凹槽21内的密封圈上,达到很好的密封效果。
箱盖2上均匀设置有4个聚碳酸酯密封扣23,每个密封扣23都包括一个设置在箱盖2上的密封板231和设置在密封板231内侧的2个突起232;而箱体1的侧壁上还设有一圈向下的外翻边12(图3),这样密封扣23上的突起232就可以卡在外翻边12的下端了。
箱体1的底部设有防滑结构13,具体可以是若干个均匀分布在箱体底部的圆形吸盘,也可以是增加摩擦的防滑条纹如凹凸相间的条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64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亚微米超细分级机外壳
- 下一篇:自动防回血输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