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面油污监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78094.5 | 申请日: | 201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4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峰;尹丽君;安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21/08 | 分类号: | G01B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面 油污 监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污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水面油污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水资源保护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河流的污染源主要是油污染、生活污水和船舶事故等。其中对水源影响最大、导致后果最严重的是成品油、液化气的泄漏、爆炸及船舶燃油泄漏等事故。
因此水面溢油污染的监测工作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持和居民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及时发现污染点,实现油污的及时、准确回收。
常规的溢油污染监测装置只适用于海洋、湖泊等广阔水域进行监测,无法适用于内陆河流这种水域狭小、流速较快的监测场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面油污监测设备,能够用于水域狭小、流速较快的监测场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面油污监测设备,包括:
防水电路板盒;
具有电源的电路板,设置于所述防水电路板盒内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传感器连接接口和数据传输接口;
容纳部件,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通过容纳部件上设置的孔洞与外界连通;
用于检测油膜厚度的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容纳部件的内部,通过连接线与所述传感器连接接口形成电连接;
所述容纳部件的外壁附着有均匀分布的多个浮筒。
上述的水面油污监测设备,其中,所述容纳部件呈圆柱状,所述浮筒数量为3个或3个以上。
上述的水面油污监测设备,其中,还包括:
一设置有通过无线方式发送数据的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数据传输接口连接。
上述的水面油污监测设备,其中,所述无线传输模块的天线从所述防水电路板盒的顶端伸出。
上述的水面油污监测设备,其中,在容纳部件的外侧或底部还均匀设置有用于固定绳索一端的绳索固定部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易用性,本水面油污监测设备可投放在溢油监测关键位置,依靠浮筒的浮力与设备重力使设备悬浮于水面,无需外在支撑设备。
河流区域水流较快,油品外溢后会快速形成油膜扩散,以至于无法探测,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容纳部件来降低水的流速,使油膜在内部积聚,达到可测量的厚度,大大降低了对传感器的最小测量厚度的要求,降低了实现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面油污监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面油污监测设备,通过在传感器外部设置一包围传感器的隔离栅,使得隔离栅内部的水流相对平缓,能够提高积聚油膜,达到可测量的厚度,适用于水域狭小、流速较快的监测场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面油污监测设备包括:
防水电路板盒1;
具有电源的电路板(图中未示出),设置于所述防水电路板盒1内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传感器连接接口和数据传输接口;
容纳部件2,也可称之为隔离栅,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通过容纳部件上设置的孔洞3与外界连通;
用于检测油膜厚度的传感器(图中未示出),设置于所述容纳部件2的内部,通过连接线与所述传感器连接接口形成电连接;
所述容纳部件2的外部附着有均匀分布的多个浮筒4。
当然,为了保证水面油污监测设备的稳定性,该容纳部件为圆柱状,该浮筒以3个或3个以上为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面油污监测设备放置到水中时,浮筒会对整个设备产生向上的浮力,该浮力大于水面油污监测设备的自重,使得水面油污监测设备能够漂浮在水面。
而水通过容纳部件上设置的孔洞进入容纳部件的内部,填充到容纳空间,为了降低容纳空间内部水流的速度,并使得油膜积聚到能够测量的程度,可以将该孔洞3设置得小一些。
同时,将传感器设置于容纳部件2内部,可以有效地保护传感器,防止传感器被外物损坏。
在使用过程中,将该水面油污监测设备放置到水中,水面油污监测设备漂浮于水面,带有油污的水通过孔洞进入容纳部件,由于孔洞的设置,进入容纳部件的水的速度大大降低,油污在容纳空间中积聚,而设置于所述容纳部件的内部的油膜厚度传感器进行检测,得到采集数据后通过,将数据通过连接线传输到主板的所述传感器连接接口,主板上的处理器对通过所述传感器连接接口接收到的原始数据进行保存,该数据即可用于计算油膜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80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沉降观测设备
- 下一篇:轮胎断面结构测绘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