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源红外钥匙旋转位置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79145.6 | 申请日: | 201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3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吕茅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华伟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7/00 | 分类号: | G01B7/00;G01D5/244;G08C23/04;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19015 广东省珠海市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源 红外 钥匙 旋转 位置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五防”系统中的检测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无源红外钥匙旋转位置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微机防误操作闭锁装置是专为防止电力系统五种误操作事故而研制生产的产品,已经逐步应用到各个电力技术领域,成为有效防止各类误操作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的微机防误操作闭锁装置主要包括控制单元、智能钥匙与编码锁具。技术人员在使用智能钥匙开启编码锁具时,智能钥匙在编码锁具的开锁孔内转动,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智能钥匙的转动位置和个人经验,而判断编码锁具是否正确开锁,十分不便,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判断失误的情况,引起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源红外钥匙旋转位置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无源红外钥匙旋转位置检测装置,包括:RFID(射频识别)码片,其嵌设于锁具的锁孔壳体内,该RFID码片上设有感应线圈与信号传输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信号传输装置为红外发射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技术人员在使用智能钥匙进行解锁时,根据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之间的信号传递,就可以很准确的判断出智能钥匙所处的位置是否正确,减少了误操作事故的发生,而且操作十分便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源红外钥匙旋转位置检测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源红外钥匙旋转位置检测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该无源红外钥匙旋转位置检测装置,包括RFID码片102,其嵌设于锁具的锁孔壳体101内,该RFID码片102上设有感应线圈103与信号传输装置104,该信号传输装置为红外发射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以一个红外发射管为例予以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该无源红外钥匙旋转位置检测装置设于锁具的锁孔壳体101内,并与智能钥匙(图未示)配合使用。当智能钥匙插进锁孔壳体101的锁孔时,智能钥匙内的读码电路接通电流,其读码线圈产生磁场,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无源红外钥匙旋转位置检测装置的感应线圈103感应到智能钥匙的读码线圈产生的磁场,就会将磁能转换为感应电流供给RFID码片102和红外发射管,使该红外发射管输出一感应信号。
在智能钥匙解锁转动的过程中,智能钥匙内设的红外接收管与无源红外钥匙旋转位置检测装置的红外发射管处于错位状态,智能钥匙的红外接收管无法接收到红外发射管输出的感应信号,技术人员根据智能钥匙上的显示信息就可很轻易的判断出智能钥匙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当智能钥匙转动到指定(解锁或其他功能)位置时,RFID码片102上设置的红外发射管与智能钥匙内的红外接收管处于对应位置,智能钥匙接收到红外发射管输出的信号,技术人员根据该信号,而判断出锁具是否正确开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改,都被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覆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华伟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华伟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91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