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79809.9 | 申请日: | 201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6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梁勇;严家强;杨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41/00 | 分类号: | B21B41/00;B21B37/5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617023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领域,尤其是一种实现轧件张力调节的活套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具有连轧生产线的轧钢企业而言,为保证轧件在轧制过程中稳定的堆拉关系,都是采用活套装置来实现张力调节,在相邻两架轧机之间安装有多个活套装置,当钢材通过并进入下一轧机时,活套装置将辊子迅速升起,辊子本身依靠钢材的摩擦力自由转动,按照预先设计的调整参数自动调节辊子升起的高度,实现无张力轧制,当钢材即将完全通过活套时活套迅速落下,回到初始状态等待下一次钢材通过。目前,钢材轧制所用的活套装置,包括一个气缸,支臂,气缸连接在支臂中部,支臂一端固定在输送装置上,另一端连接有悬臂辊,悬臂辊与支臂通过轴承连接。该活套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悬臂辊一端固定,另一端悬空,所以轴承极易损坏,悬臂辊轴容易变形、断裂,使得活套装置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而且更换维修周期很短,另外,轧件断面较大的位置由于重量过重,而这种悬臂式的活套装置的托举力量有限,很容易发生自动落套,导致轧制事故的发生,既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又使得在轧钢过程中废品率大大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使用寿命的活套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活套装置,包括辊子,在辊子两端设置有升降装置。
进一步的是,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支臂和动力装置,在辊子两端设置有轴承,支臂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轴承连接,动力装置连接在支臂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动力装置与支臂通过铰链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动力装置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辊子两端设置升降装置,使辊子受力均匀,不易变形、断裂,而且辊子两端承力,使轴承不易损坏,大大的提高了活套装置的使用寿命,延长了更换、维修周期。由支臂和动力装置组成的升降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能够大大增加辊子的移动距离,另外,这种升降装置在辊子两端均设置有动力装置,可防止扎件重量过重造成的自动落套,防止轧制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降低轧钢过程中的废品率。动力装置与支臂通过铰链连接,可使得支臂自由转动。用气缸做为动力装置,安装维护比较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活套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活套装置侧视图;
图中标记为:辊子1、支臂2、轴承3、气缸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该活套装置,包括辊子1,在辊子1两端设置有升降装置。通过在辊子1两端设置升降装置,使辊子1受力均匀,不易变形、断裂,而且辊子1两端承力,使轴承3不易损坏,大大的提高了活套装置的使用寿命,延长了更换、维修周期。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支臂2和动力装置,在辊子1两端设置有轴承3,支臂2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轴承3连接,动力装置连接在支臂2上。由支臂2和动力装置组成的升降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能够大大增加辊子1的移动距离,另外,这种升降装置在辊子1两端均设置有动力装置,可防止扎件重量过重造成的自动落套,防止轧制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降低轧钢过程中的废品率。所述动力装置与支臂2通过铰链连接,可使得支臂2自由转动。所述动力装置为气缸4,用气缸4做为动力装置,安装维护比较方便,成本低。
具体的,该活套装置,包括辊子1,在辊子1两端设置有升降装置。该活套装置安装在相邻两架轧机之间,当钢材通过并进入下一轧机时,通过两端设置的升降装置将辊子1迅速升起,辊子1本身依靠钢的摩擦力自由转动,按照预先设计的调整参数自动调节辊子1升起的高度,实现无张力轧制,当钢材即将完全通过活套时活套迅速落下,回到初始状态等待下一次钢材通过。由于在辊子1两端设置升降装置,使辊子1受力均匀,不易变形、断裂,而且辊子1两端承力,使轴承3不易损坏,大大的提高了活套装置的使用寿命,延长了更换、维修周期。所述升降装置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譬如,直接在辊子1两端连接动力装置,这种方式结构简单,但辊子1的移动距离很小,不易调节辊子1的位置。还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所述升降装置包括U形托架和动力装置,U形托架连接在辊子1两端,动力装置设置在托架中部,这种升降装置结构简单,可采用一个动力装置,但这种结构平衡性不好,容易发生轧制事故。作为优选的方式是: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支臂2和动力装置,在辊子1两端设置有轴承3,支臂2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轴承3连接,动力装置连接在支臂2上。这种升降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能够大大增加辊子1的移动距离,另外,这种升降装置在辊子1两端均设置有动力装置,可防止扎件重量过重造成的自动落套,防止轧制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降低轧钢过程中的废品率。另外,所述动力装置与支臂2通过铰链连接,可使得支臂2自由转动。动力装置可以采用电机、液压动力结构等实现,作为优选的方式是:所述动力装置为气缸1,安装维护比较方便,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98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