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速布设的养殖自沉围网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82737.3 | 申请日: | 201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7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常文;桂福坤;陈应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7 | 代理人: | 白洪长 |
地址: | 316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布设 养殖 自沉 围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类养殖设备,特别涉及快速布设的养殖自沉围网。
背景技术
普通网箱养殖鱼类,通常在浮排上间歇设置多个较浅的网箱,虽然充分利用水资源然而,由于其养殖水体较小,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采用密度较高的养殖方式,通常带来鱼病爆发的危险。为了防止上述风险,发展出了深水网箱养殖技术,由于其采用大型网衣,使得水体的利用率有较大的提高,养殖水体深度也增大不少,然而,其也具有一定的缺陷。例如,在波浪和水流的作用下,网衣会随着水流运动,其实际养殖水体往往低于理论值。网围养殖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通常在湖泊、河沟中拦截一块较大水体(2-3面为岸)进行养鱼的方式和经验,但由于水体交换小,更兼粗放粗养,产量和效益较低。另外,围网的布设采用竹竿排插并结合开沟埋网的施工形式,耗费的工作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施工方便、经济高效、养殖水体容量稳定、实施工作量小的快速布设的养殖自沉围网。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快速布设的养殖自沉围网,包括首尾相接围成圆筒型的网衣,其中:网衣的上沿口贯穿有至少一条沿口绠绳;网衣外侧面沿圆周设有至少一条牵拉绠绳,并且牵拉绠绳连接有环形的浮体,能使网衣中间部分获得牵拉的浮力;网衣的下沿口贯穿设有沉子组件,能使网衣的下沿口经重力作用沉入泥沙中。沿口绠绳是常用手段,目的为了接受外部牵拉,使牵拉绠绳上方的网衣被拉出水面,防止养殖鱼类从上沿口外逃。牵拉绠绳受环形的浮体牵引一方面保持网衣形态,使得牵拉绠绳以下位置网衣由于自重,会自然下垂,另一个方面是减少外部牵拉装置的受力,防止外部牵拉装置的断裂以及沿口绠绳的断裂。沉子组件利用自沉作用沉入底泥中,可以大大减少施工的工作量,并防止逃鱼。
为了进一步优化本技术,采取的优化措施还包括:环形的浮体包括沿网衣外侧面均布的至少8个浮球;浮球之间通过联动绳相连接;联动绳上设有条状的扰流浮管; 浮球还经浮球绳连接牵拉绠绳。浮球能牵拉网衣提供必要的浮力,扰流浮管由于其连接浮球并形成环形,借助其自身几何形态,在受到水波作用时,水平方向运动较浮球要大,能将波浪力超水平分解,减少浮球的上下运动而对底部沉子组件的牵拉,防止由于风浪大,而将沉子组件从底泥中拔出。
沉子组件包括连接绳和沉子;连接绳沿网衣下沿口贯穿设置;沉子均布于连接绳上。
沉子为椭圆形或圆柱形;沉子轴向制有通孔,并能贯穿设置连接绳。沉子采用椭圆形或圆柱形有利于自沉作用,当沉入底泥后,浮力作用大大减小,并形成局部接触面近似真空而固着在底泥之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网衣的上沿口贯穿有至少一条沿口绠绳;网衣外侧面沿圆周设有至少一条牵拉绠绳,并且牵拉绠绳连接有环形的浮体,能使网衣中间部分获得牵拉的浮力;网衣的下沿口贯穿设有沉子组件,能使网衣的下沿口经重力作用沉入泥沙中等技术手段,具有如下优点:
1)沿口绠绳是常用手段,目的为了接受外部牵拉,使牵拉绠绳上方的网衣被拉出水面,防止养殖鱼类从上沿口外逃。
2)牵拉绠绳受环形的浮体牵引一方面保持网衣形态,使得牵拉绠绳以下位置网衣由于自重,会自然下垂,另一个方面是减少外部牵拉装置的受力,防止外部牵拉装置的断裂以及沿口绠绳的断裂。
3)沉子组件利用自沉作用沉入底泥中,可以大大减少施工的工作量,并防止底部逃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的浮体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沉子组件局部放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标号说明:网衣1、沿口绠绳11、沉子组件12、连接绳12a、沉子12b、牵拉绠绳2、浮球绳21、浮球22、扰流浮管23、联动绳24。
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3,快速布设的养殖自沉围网,包括首尾相接围成圆筒型的网衣1,其中:网衣1的上沿口贯穿有一条沿口绠绳11;网衣1外侧面沿圆周设有一条牵拉绠绳2,并且牵拉绠绳2连接有环形的浮体,能使网衣中间部分获得牵拉的浮力;网衣1的下沿口贯穿设有沉子组件12,能使网衣1的下沿口经重力作用沉入泥沙中。
沿口绠绳11是常用手段,目的为了接受外部牵拉,使牵拉绠绳2上方的网衣1被拉出水面,防止养殖鱼类从上沿口外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27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