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反射式移动手语识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83827.4 | 申请日: | 201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6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赵剑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剑桥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F3/033;G09B2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100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移动 手语 识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语识别系统,尤其是一种光反射式移动手语识别系统,适用于聋哑人之间的交流。属于语音交流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手语是一种通过手的运动表达意思的身体运动语言,主要用在聋哑人之间的交流。据统计,中国目前患听力语言障碍的聋哑人约2400万,他们之间以及他们与正常人之间的交流主要通过中国手语进行。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政府为关心聋哑人,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就开始了中国聋哑人手语的规范工作。
手语识别的目的就是将聋哑人手语自动翻译成自然语言文本,并由计算机良好的界面显示出来。手语识别不仅有助于聋哑人使用各种信息,还可以帮助他们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国内外的研究人员一直积极地开展手语识别的研究,并开发出多种手语识别系统。通过摄像设备跟踪手的运动,经图像处理和特定识别算法可以识别手势动作的含义。该方法虽只需计算机和摄像设备,但图像处理和识别算法十分复杂,难以有效识别相似手势,也难以实现低成本的便携式系统。
通过数据手套和位置跟踪器也可识别手势在空间的运动轨迹和时序信息,国外市场上的数据手套包括:5DT Data Glove,CyberGlove,VPL Glove等,国内有中科院研制的CAS-GLOVE数据手套等。这些数据手套,虽然能提供高精度和高可靠性,能够较好地测量手的自由度,操作自然,容易获取如手指关节角度和位置信息等手语特征。但存在价格昂贵、结构复杂,难以在普通消费者中推广使用。如何提供一种低成本便携式手语识别产品及其使用方法是本领域研究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数据手套存在价格昂贵、结构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成本低、高性能、人性化,能够有效提高识别质量的光反射式移动手语识别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光反射式移动手语识别系统,其结构特点是:包括手指弯曲数据手套、带A/D的ARM7微处理器和语音合成输出模块;手指弯曲数据手套由指环、光电传感器、供电导线和测量导线组成;光电传感器固定在指环上,光电传感器的电源输入端通过供电导线与ARM7微处理器的电源端连接,光电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测量导线与ARM7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语音合成输出模块由语音合成芯片、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组成,语音合成芯片的输入端与ARM7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语音合成芯片的输出端通过功率放大器与扬声器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光电传感器可以设置有两套相同的传感电路,用于测量手指两个关节的弯曲。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传感电路的发射输出端可以由电源、LED发光二极管和限流电阻构成,接收输入端可以由PD光电管和下拉电阻构成。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带A/D的ARM7微处理器可以设有3.3V供电电源;支持3.3V电压工作的OLED显示屏以及两个用于设定工作模式的按键。
本实用新型具体如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使用LED发光二极管作光源,通过类似光纤一类的传输介质进行光传输,在介质的另一端放置PD光电管测量信号的强度来检测手指弯曲,容易获取手指关节角度和位置的信息。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随身携带,能给语言障碍者和正常人之间提供一种交流的桥梁,有助于改善和提高聋哑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光反射式移动手语识别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手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光电传感器的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ARM7微控制器系统的电路图;
图5为本发明语音合成输出模块的电路图。
其中,1-数据手套,2-ARM7微处理器,3-语音合成输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图1、图2、图3、图4和图5构成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剑桥,未经赵剑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38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