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履式跑步带联结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84465.0 | 申请日: | 201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4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罗秋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G3/00 | 分类号: | F16G3/00;A63B22/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跑步 联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器材的跑步带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履带般的跑步带的联结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见的运动器材,有二轮车、多功能健身器及椭圆机等,其中,以跑步机较为普遍。现有的跑步机,通常是在一支撑架前、后端安装两滚筒,筒身外表光滑而套有一跑步带,两者具备连带的传动关系。
此跑步带具有连续的带面,本身除了张力之外,毫无任何结构的设计,带面受力极易为既定深度的凹陷,干扰到跑步带绕着两滚筒的循环运动,故支撑架介于两滚筒之间的部位通常会加装一板材,用以吸收来自于带面的外力,避免带面的回转受到影响。
然而,板材本身弹性有限,不足以吸收所有施予带面的外力,往往会在支撑架与板材之间添加一些缓冲元件,徒增制作成本,相对削弱竞争力,不利于市场营销,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深入探讨先前技术的问题,并以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的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终于成功地开发出一种履式跑步带联结结构,以改善习用创作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堆叠与枢接等手段,组成履带般的带面,勿庸在带面下方添加缓冲或避震组件,强化竞争力的同时,还能提升市场营销量。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履式跑步带联结结构,其包括:多个承载单元;若干活动件,该活动件连接在相邻两承载单元之间,将各承载单元接续为履带般跑步带。
上述活动件具有一凸出部,该凸出部位于相邻两承载单元形成的缝隙下方。
上述活动件是扁平的片体,两端各设有一孔,堆叠在相邻的活动件端部,供一螺接件穿过相通的孔而锁固于承载单元上。
上述活动件更包含两环肋,该环肋成形于活动件紧邻着孔的部位。
上述活动件更包含一补强肋,该补强肋突出活动件表面并与两环肋为一体成形。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在承载单元位移至轨道期间,与前、后承载单元彼此形成狭窄的缝隙,对运动的肢体不产生夹伤问题,足以承受使用者急驰、慢跑或行走等运动形成的动能。该活动件连接在相邻两承载单元之间,将各承载单元接续为履带般跑步带,并在相邻两承载单元形成的缝隙下方设置一凸出部,阻挡承载单元受力翻覆,维护使用者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现本实用新型履式跑步带一较佳实施例安装在支撑架使用情形的立体图;
图2是表现跑步带局部分解的立体图;
图3是表现跑步带与前转盘凹凸配合传动关系的立体图;
图4是表现图3跑步带联结关系的平面图;
图5是表现承载单元受阻于凸出部而不会翻转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支撑架 11支柱
12纵杆 13横管
14前端 15后端
20传动机构 21滚动件
30轨道
40前转盘 41前轴
42凹部
50后转盘 51轴承
52尾轴
60跑步带 61承载单元
62活动件 63孔
64螺接件 65环肋
66补强肋 67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一支撑架10为矩形框的设计,在框底靠近角落处牢固四支柱11,使支撑架10平稳地摆放在地表或其它支撑面上。这个矩形框是在两纵杆12之间焊固四根并排的横管13,架构出中空的框体而具有一前端14和一后端15。
在支撑架10安装一传动机构20,包含:多个滚动件21,这些滚动件21在本实施例是滚珠轴承,两两相对地布置在一跑步带60上;
两组轨道30,每组轨道30区分为上、下轨条,彼此平行地牢固在支撑架10上,供滚动件21行走于上、下轨条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44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屏蔽非法读写器的低成本RFID安全认证协议
- 下一篇:一种信息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