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控填料层堵塞的生物过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84668.X | 申请日: | 201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07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灿;季民;张馨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填料 堵塞 生物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主要涉及一种生物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恶臭与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是造成人们生活环境和空气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废气排放量不断增加。因此,加强对工业废气的治理已成为必然趋势。生物过滤技术由于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而成为重要的恶臭与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技术。
生物过滤技术主要利用附着在填料表面的微生物对恶臭与挥发性有机物的代谢作用来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被去除的污染物相当部分被转化为微生物细胞,宏观上表现为生物过滤装置中填料层中的生物量和填料层压降在不断增加。在生物过滤装置长期的运行过程当中,由于微生物的不断生长,使得生物过滤装置中填料层生物量过大,从而导致填料层发生堵塞现象,此时生物过滤装置填料层的压降迅速增加,填料层中出现沟流,进而影响生物过滤装置的正常运行,致使处理效果显著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生物过滤装置中,因生物量过量积累而导致填料层堵塞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可自身控制填料层堵塞的生物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控填料层堵塞的生物过滤装置,在填料层8的下端设置有进气口4,在填料层8的上端设置有出气口9,所述填料层8对应的过滤装置壳体上设置有加热装置6,所述过滤装置11外壳上设置有导热材料涂层5。
所述加热装置6为缠绕在过滤装置壳体上的电加热线。
所述进气口4周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出气口9周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7相连,并向其传输过滤装置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信号;所述控制器7接收上述信号并通过比较,并控制加热装置6对过滤装置进行加热,以确保进口气体温度不低于60℃,相对湿度不低于50%;出口气体温度不低于55℃。
所述过滤装置的顶部通过法兰3与喷淋液的进口10相连。
所述过滤装置的底部通过法兰3与凹形槽2和放空阀1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过滤装置,在平常使用时,与现有的生物过滤装置一样。当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被去除的污染物相当部分被转化为微生物细胞,宏观上表现为生物过滤装置中填料层中的生物量和填料层压降在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填料层发生堵塞现象。此时,可通过如下方法来清除填料层的堵塞。通过加热装置和导热材料涂层对过滤装置进行加热,,然后向过滤装置中通入高温气体(温度不低于60℃、相对湿度不低于50%),尤其是装置内自进气口4至出气口9的一段进行加热,通过控制器7(例如计算机)的反馈控制以保持进气口处的气体温度不低于60℃和出气口气体温度不低于55℃。可视堵塞现象的严重,调节气体在生物过滤装置内部的空塔流速为0.5-1.5m/min,通入高温气体的时间30-60min。当然也可以在过滤装置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即对填料层进行一次热空气清洗。再清洗之后,可以选用过滤装置中自上而下的淋洗功能,将废弃残渣通过放空阀1排除。
本实用新型采用通入高温气体的生物过滤装置,利用了高温气体对微生物细胞的破坏作用,从而降低生物过滤装置中的生物量,有效控制填料层的压降和堵塞问题的发生,可以应用于处理各类废气的生物过滤装置(如用于化工、制药、橡胶、污水处理等相关行业的废气生物处理装置),经推广后可以延长生物过滤装置的稳定运行时间,减少因填料层堵塞而带来的维修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放空阀、2是凹形槽、3是法兰、4是进气口、5是导热材料涂层、6是加热装置、7是控制器、8是填料层、9是出气口、10是喷淋液进口、11是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的生物过滤装置,在填料层8的下端设置有进气口4,在填料层8的上端设置有出气口9,所述填料层8对应的过滤装置壳体上设置有加热装置6,所述加热装置6为缠绕在过滤装置壳体上的电加热线。所述过滤装置11外壳上设置有导热材料涂层5。所述过滤装置的顶部通过法兰3与喷淋液的进口10相连。所述过滤装置的底部通过法兰3与凹形槽2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46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