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车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84694.2 | 申请日: | 201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1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黄可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银三环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9/18 | 分类号: | B62K19/1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张少君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尤其是无焊接缝的自行车车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行车车架一般包括如下几种:
a):碳素钢、铬钼钢车架:90年代以前,自行车车架以碳素钢、铬钼钢制的为主流。它的扭曲性能及拉伸性能好,焊接时高温也不会影响素材,价格便宜,成型容易,但重量重,容易被氧化,而且造型单一。
b):铝制车架:铝合金制的车架轻而刚性强,经过特殊加工1个车架的重量只有1.8公斤重,铝管趋向大口径化,是目前最为成属的车架材料,但是过于强的刚性,带来了稍差的骑行舒适性,而且对热处理工艺要求较为严格。
c):钛车架:钛的比重比钢轻55%,不容易氧化,为了提高拉伸强度,有混合铝、钒等的钛合金,焊接要在真空中进行等加工复杂,车架价格贵,配件可选择性很差。
d):碳纤车架:轻,而且能吸收地面的冲击、素材的反拨力快等,是理想的自行车车架素材,碳纤维的等级,吨数越高弹性也越高,价格也贵,但是却存在产能低下、不良率太高的因素困挠。
上述车架的制造一般是需要焊接的,在连接处会留下焊接缝,在焊接处往往会出现变形和应力集中;并且此类车架可组合方式少,造型死板,焊接处留下焊接缝,也不够美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行车车架,车架的组合方式多,造型多变,外形美观,无焊接缝,消除因焊接而产生的变形和应力集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车架,包括头管接头、中管接头、五通接头、上管、后上叉、后下叉、下管、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分别与所述头管接头和上管接头插合连接;所述下管分别与所述头管接头和五通接头插合连接;所述后上叉与所述上管接头插合连接;所述后下叉与所述五通接头插合连接;所述中管分别与所述中管接头和五通接头插合连接。车架由头管接头、中管接头、五通接头以及一些衔接管采用插合而成,然后在插合处进行胶合即可完成车架的组装。各种接头可以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尺寸、不同类型的车架要求,而且造型多变,并且可以跟据要求来进行车架的任意组合和搭配;各衔接管可根据该接头的接口处形状随意变化其管件形状、长短、角度;各衔接管与各接头无须焊接,插入胶合方式成型,实现无焊道的光滑过渡,外形美观,补土后与碳纤维车架一体成型效果相同;各接头采用镁合金精密铸造一次成型,强度高、重量轻、精度更高、减少后期机械加工;在衔接管与接头插合处实用胶合方式进行固定,使之消除了传统制造方法,因焊接产生和变形和应力集中。
作为改进,所述头管接头上延伸设有第一上管衔接管段和第一下管衔接管段,所述第一上管衔接管段和第一下管衔接管段上均延伸设有台阶,所述上管一端与所述第一上管衔接管段的台阶插合,所述下管一端与所述第一下管衔接管段的台阶插合。
作为改进,所述中管接头上延伸设有第二上管衔接管段、第一中管衔接管段、后上叉衔接管段,所述第二上管衔接管段、第一中管衔接管段及后上叉衔接管段上均延伸设有台阶,所述上管一端与所述第二上管衔接管段的台阶插合,所述中管一端与所述中管衔接管段的台阶插合,所述后上叉与所述后上叉衔接管段的台阶插合。
作为改进,所述五通接头上延伸设有第二下管衔接管段、第二中管衔接管段、后下叉衔接管段,所述第二下管衔接管段、第二中管衔接管段上均延伸设有台阶,所述下管一端与所述第二下管衔接管段的台阶插合,所述中管一端与所述第二中管衔接管段的台阶插合,所述后下叉与所述后下叉衔接管段插合。
作为改进,所述台阶的长度为30~40mm。
作为改进,所述头管接头、中管接头及五通接头为镁合金件或铝合金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各种接头可以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尺寸、不同类型的车架要求,而且造型多变,并且可以跟据要求来进行车架的任意组合和搭配;
2、各衔接管可根据该接头的接口处形状随意变化其管件形状、长短、角度;
3、各衔接管与各接头无须焊接,插入胶合方式成型,实现无焊道的光滑过渡,外形美观,补土后与碳纤维车架一体成型效果相同;
4、各接头采用镁合金精密铸造一次成型,强度高、重量轻、精度更高、减少后期机械加工;
5、在衔接管与接头插合处实用胶合方式进行固定,使之消除了传统制造方法,因焊接产生和变形和应力集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头管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中管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4为五通接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银三环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银三环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46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串联驱动的混合动力摩托车
- 下一篇:自行、三轮两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