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击穿监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85222.9 | 申请日: | 201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7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余青;徐明;樊斌;蔡曙明;张华;张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华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4 | 分类号: | G01R3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8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击穿 监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击穿监测仪,特别是一种多路高压击穿监测仪,属于电气检测仪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常用的高压击穿监测仪通常由包括一个箱体与装配在安装板上的电路构成,电路由一个控制回路与一个高压发生回路构成,该回路输出一个直流高压输出回路;这种结构的高压击穿监测仪只能输出一个直流高压,不能满足监测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了一种多路高压击穿监测仪。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击穿监测仪,包括用于将输入的交流市电转换为六路直流电的整流滤波电路、与所述的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相电连接的稳压电路、与所述的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用于控制稳压电路输出的稳压控制电路、与所述的稳压电路输出端相电连接用于将稳压电路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震荡输出电路、与所述的震荡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相电连接用于将震荡输出电路输出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并放大的倍压整流高压输出电路;所述的倍压整流高压输出电路包括一变压器,所述的变压器具有一初级绕组和一副级绕组,所述的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与所述的震荡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变压器的副级绕组与多阶倍压电路相连。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高压击穿监测仪,由于采用各自独立的控制回路与多阶倍压电路,因此可同时输出六路直流高压,可同时测量,且相互隔离、屏蔽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及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压击穿监测仪的电原理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压击穿检测仪的控制输出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压击穿监测仪,市电经变压器输出至六路独立的控制输出电路,再输入至六路倍压整流高压输出电路。所述的倍压整流高压输出电路包括一变压器,该变压器包括一初级绕组和一副级绕组,其初级绕组与震荡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以接收震荡输出电路输出的交流电,变压器的副级绕组与倍压电路相连,副级绕组的一端与电容C4一管脚相连接,电容C4的另一管脚与二极管D1负极以及二极管D2正极相连,二极管D1正极与副级绕组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电容C1串接在二极管D1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之间,二极管D2的负极与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5串接在二极管D2正极与二极管D3负极之间,二极管D3负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相接,电容C2串接在二极管D3正极与二极管D4的负极之间,二极管D4负极与二极管D5的正极相接,电容C6串接在二极管D4正极与二极管D5负极之间,二极管D5负极与二极管D6正极相接,电容C3串接在二极管D5正极与二极管D6负极之间,电容C8串接在二极管D6正极与二极管D7负极之间,二极管D7负极与二极管D8正极相接,电容C7串接在二极管D7正极与二极管D8负极之间,二极管D8负极即为电压输出端HV,倍压电路的工作原理:该电路工作时交流电源的一个半周对C4、C5、C6、C8充电,而C1、C2、C3、C7放电,进入另一个半周时,C4、C5、C6、C8放电,而C1、C2、C3、C7充电。
如附图2所示的高压击穿监测仪,包括整流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稳压控制电路、震荡输出电路以及倍压整流高压输出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将输入的交流市电变换为直流电输入至稳压电路,稳压电路根据稳压控制电路的控制对输入的直流进行滤波,从而将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入至震荡输出电路中,所述的震荡输出电路将输入的直流进行交流变换后输入至倍压整流高压输出电路,交流电经倍压整流高压输出电路整流为直流并放大从而获得稳定的高压直流电。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高压击穿监测仪,由于采用各自独立的控制回路与多阶倍压电路,因此可同时输出六路直流高压,可同时测量,且相互隔离、屏蔽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及实用性。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或任何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平板的移动方式,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华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华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52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