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道式油炸锅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87798.9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8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刚;任金成;蒋良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1B5/08 | 分类号: | A21B5/08;A47J37/1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 |
地址: | 5283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道 油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道式油炸锅。
背景技术
常规结构油炸锅是带有一个专门用于盛油的容器,并附带一个专门装待炸食物的篮子或容器,先装入推荐容量的油后,加热预热一定时间后,再放入待炸食物完成油炸过程。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 201481152U于2010年5月26日公开了一种新型油炸锅,包括外壳、锅体、油炸网、电热器和机头装置,锅体安装在外壳内,电热器靠近锅体内的底部,电热器的两端与安装在外壳内的机头装置连接,油炸网放置在所述的锅体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锅体的底端装有一个滤油装置,在该滤油装置的下方装有接油盒,该接油盒滑动插入所述的外壳下部的对应空间内。由于油炸的过程为食物浸入高温油中进行烹饪,采用此种结构的油炸锅存在以下不足:油炸过程必须装入大量的油,成本高,为了节省成本,用户选择将用过的油倒出重复使用,油中的食物残渣无法彻底分离,用过的油放久了变黑发臭,炸出的食物变味,缺乏新鲜感。油炸过程因食物泡在油中,食物的水分分解过程产生大量油烟冒出,易伤人烫手,完成油炸过程后锅内的油仍处于100度以上的高温,移动机器及倒出容器内的油非常危险,必须要等油完成冷却后才能完成倒油及移动机器的过程,而热油完全冷却约需4-5小时。完全浸入油中的油炸过程完成后必须将附在食物表面的油滤掉,此过程虽然能滤掉大部分的油,但不能将食物间的油完全滤完,从而在移出食物时残余的油易滴在机器或工作台上。浸入油中的油炸过程因是完全泡在油中进行,炸出的食物口感油腻,太多油脂的摄入对身体健康不利。浸入油中的油炸过程更类似煮制过程,食物脆性不足,比较松软,口感不好。因结构限制,只能炸制食物,功能相对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设计新颖独特、使用安全可靠,经济卫生,低碳环保,易于清洁及维护的风道式油炸锅,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风道式油炸锅,包括安装在主体内的容器和加热装置,其结构特征是加热装置上设置有可产生风流的风流装置,风流装置可把外界的空气抽进加热装置使其变成热风,再吹入容器内。
所述风流装置固定连接在加热装置的底部或侧部或周边,两者包围形成风道,加热装置对应容器的位置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上连接有与容器连通的导风槽。
所述风流装置的侧部或底部通过风机支架与主体固定连接;加热装置上连接有第二温控装置;导风槽呈喇叭状,其一侧与加热装置的出风口连接,另一侧与容器连通。
所述容器转动连接在主体内。
所述容器呈圆筒形、或椭圆筒形、或方桶形、或其他多边桶形;容器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转轴,容器的上端设置有把手,容器的内壁均布有开孔。
所述容器的下方还设置有半圆筒状或凹槽状的底隔板,主体对应容器两端的转轴分别设置有左内板和右内板;底隔板与左内板和右内板形成内腔;底隔板、或左内板、或右内板外侧设置有第一温控装置。
所述左内板或右内板内侧设置有支撑片与容器的转轴转动连接,右内板或左内板外侧设置有电机与容器的另外一端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在右内板或左内板的外侧,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连接套与容器的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电机为同步电机。
所述主体的左右两侧依次固定连接有左侧盖、右侧盖,上侧连接有可卸的上盖,主体的底部通过导轨滑动连接有接渣盘,主体的后侧连接有后盖,主体上还设置有带定时旋钮的定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油炸锅的加热装置上设置有可产生风流的风流装置,风流装置可把外界的空气抽进加热装置使其变成热风,再吹入容器内,依烹制食物的不同,容器可静止、转动或以一定角度前后摆动,从而使热流均匀覆盖到食物上,使烹饪时间更短、烹饪效果更好。其同时具有设计新颖独特、使用安全可靠,经济卫生,低碳环保,易于清洁及维护的特点,可适用于不同外形结构的油炸锅,适合企业的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装配后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装配后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上盖;2为左侧盖;3为左内板;4为支撑片;5为容器;6为底隔板;7为导轨;8为接渣盘;9为定时旋钮;10为定时器;11为主体;12为右内板;13为连接套;14为电机;15为右侧盖;16为电机支架;17为第一温控装置;19为风机支架;20为风流装置;21为后盖;22为第二温控装置;23为加热装置;24为导风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77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